濟寧
         

濟寧市博物館今日開館 十六萬館藏文物再現歷史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40:16 | 來源: 大眾網 | 作者: 史欣欣 高震 | 責任編輯:

在中國歷史的長卷中,古運河畔的濟寧有著濃墨重彩的筆觸,9月29日,由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大師馬利奧·博塔主持設計的濟寧市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用16萬館藏文物記錄下了濟寧歷史文化的變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裡不僅有著博物館建築性格特點,還突顯了地域歷史文化內涵,更通過室內外空間的設計,充分利用陽光,達到“人與自然”合一的空間氛圍,使整個博物館成為了一件藝術作品。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博物館了解到,目前新館有五個大型固定展覽,分別是:以反映始祖文化、鄒魯文化、儒家文化、水滸文化為主線的歷史文明展;以展示“天下漢碑半濟寧”“濟寧漢畫甲天下”為主旨的石刻藝術展;以反映京杭大運河貫穿濟寧史實為基礎、以弘揚運河文化、振興濟寧經濟為宗旨的運河文化展;以展示濟寧古老大地上現存的反映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性遺存的人文勝跡展;以數字化手段展示當代美麗濟寧的具有臨場性、交互性、參與性特點的數字濟寧展。

該博物館還包括陳列展覽區、文物庫房區、教育交流區、技術研究區、行政辦公區、訪客服務區、設備用房等七大功能區,是濟寧市收藏、保護、展示、研究文物及文化資源的綜合博物館建築,同時也是進行教育、休閒、文化服務活動的場所。


只有懂文物,觀眾才會更感興趣,只有觀眾感興趣,博物館才能發揮更大的價值。目前,館內配有自助導覽系統,市民可以免費租賃使用,輸入文物編碼,便可以感受文物所蘊含的歷史。“後續我們還將在文物前設置定位系統,到時市民們來到文物前就可以感受自動講解。通過有聲的形式真正讓館藏的文物活起來,陳列展覽動起來。”濟寧市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博物館的目的就是讓文物活起來,觀眾足不出戶就可欣賞到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展示,讓觀眾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享受博物館。

“博物館除了更貼近觀眾生活,體現生活美學外,下一步也會把濟寧的歷史文化充分挖掘出來,形成文化創意,讓更多遊客可以把博物館‘帶回家’。”該負責人説,目前博物館展出文物近一千件,館藏文物達十六萬餘件,後期也會逐漸更展,與市民見面。

博物館的存在可謂既年輕又古老,曾經的它仿佛是刻板、老套甚至呆板的代名詞,可如今的博物館,卻像一列穿越時空隧道而來的火車,加挂了時尚、新潮的車廂。濟寧市博物館也已不再只是文物庫房或陳列空間,它循序漸進、鳳凰涅槃,終於在今天以綜合體的面貌示人,帶給人更多的感悟與體驗。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