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
         

國務院已同意!大運河發展受關注 濟寧已這樣做!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40:21 | 來源: 大眾網 | 作者: 王佳聲 | 責任編輯:

6月24日,經國務院同意,建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省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個國家部委,以及包括山東省在內的8省(市)組成,加強跨地區、跨部門協作。

記者了解到,之所以這麼大“陣仗”,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今年2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據悉,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文化為引領的區域規劃,要把大運河打造成為宣傳中國形象、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的亮麗名片。

處於大運河中樞位置的山東省,一直以來都將大運河文化視為珍寶。近十多年來,運河復航工程、“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等工程項目都凝結著山東人的智慧和汗水。

大運河沿線八省市是我國經濟社會最發達的區域之一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里,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國古代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展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和勇氣,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明,是一部書寫在華夏大地上的宏偉詩篇。2014年,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被國際工業遺産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

大運河沿線八省市是我國經濟社會最發達、城市化水準最突出、發展動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以佔全國不足10%的土地面積,承載了全國人口的36.5%,貢獻了我國經濟總量的44.8%,且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迅速。

大運河的保護利用一直是沿線八個省市的重要工作。其中,山東省是首批展開行動的省份之一。

山東地處於京杭大運河中段,北通京師,南達江浙,在元明清三朝一直是溝通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經濟中心的交通大動脈。

早在2007年,為促使大運河復航、運河文化復盛,山東120位委員聯名呼籲運河復航,省政府正式出臺《關於加快內河水運建設與發展的通知》。

2013年,山東省政府審議通過了《山東省大運河遺産山東段保護管理辦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由省級人民政府頒布實施的大運河保護專項政府規章。

這個《辦法》的公佈施行,為山東省大運河遺産的保護、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和法律保障,有效防止過度開發和破壞性建設,維護大運河的歷史風貌和文化特色,確保大運河遺産永續保存,推進山東省“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規劃建設。

山東著力打造“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串起散落歷史文化遺存

作為大運河流經的重要省份,山東省的運河文化遺存豐富,其著力打造的“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意在串起散落的歷史文化遺存,從整體上保護、傳承、利用好大運河,呈現完整的運河文化。目前,已經打造出(濟寧)汶上南旺樞紐考古遺址公園、臺兒莊古城、德州南運河段等一批文化遺産保護利用的亮點工程。

作為明清時期有名的水旱碼頭、商貿重鎮,棗莊市按照“原空間、原尺度、原風貌、原材料、原工藝、原地工匠”的標準,把文化基因融入有形建築,在運河沿岸建設起臺兒莊古城景區。

“留古、復古、承古、用古”,此舉不僅使一個古城實現了復興,古城還帶動了運河沿岸各相關産業的發展,運河美食、茶樓住宿、休閒公園等配套服務設施應運而生,每到夜晚,燈火輝煌,遊人如織,再現了當年的“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

聊城市對境內6條運河河道、24處航運工程設施、3處運河古城鎮、10處古建築等物質文化遺産和3種非物質文化遺産進行了妥善保護,編制了《京杭運河聊城段旅遊發展及水生態體系規劃》,設計了“文化的河、流動的河、美麗的河、繁榮的河”四大願景。

目前,聊城的京杭運河示範段建設項目正在建設,還將舉辦第五屆運河論壇,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與利用、運河周邊城鎮建設與開發等工作,把運河沿線的文化旅遊資源關聯起來,打造文化旅遊精品。

作為靠運河發展起來的城市,濟寧市主打“孔孟之鄉、運河之都”的城市品牌,充分研究運河遺産的文化內涵特點,在尊重歷史、保持原貌的基礎上,激活運河文化遺産潛力。

濟寧市現已規劃重建大運河總督署博物館、濟安臺古文化街,將同步挖掘老運河、越河底蘊,建設古文化旅遊街區,以期串聯起運河文化景區,將運河歷史、運河風情、運河民俗等元素融入“大運河歷史文化長廊”建設。

大運河是活化的歷史文化遺産,山東期待延續“運河情緣”

長期以來,大運河也面臨著遺産保護壓力巨大、傳承利用品質不高、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生態空間擠佔嚴重、合作機制亟待加強等突出問題和困難。

“深入認識大運河的文化內涵是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邏輯起點。”《規劃綱要》編制起草小組副組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説,大運河貫穿古今、連通南北、跨越江河,承載了沿線地區生産和生活方式的變遷,是活化的歷史文化遺産。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必將進一步激活大運河文化基因密碼,為中華文化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對於山東來説,《規劃綱要》強化頂層設計,也讓其延續“運河情緣”有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未來。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