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品牌
         

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29:22 | 來源: 中國網綜合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是一家集文化、教育、農業科技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一直用文化的力量感染人們,召喚人們熱愛祖國,創建和諧。相繼完成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文化工程:分別在薄一波、馬萬祺、遲浩田領導下,先後於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2000年抗美援朝五十週年時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組織了三次大型書畫展。繼而,歷時三年組織創作了反映老北京風貌的182米國畫長卷《京門九衢圖》,劉炳森、歐陽中石分別為長卷做卷首、卷尾題名;夏桐鬱、史樹青分別為長卷書寫了前言、後記;王明明、劉大為、林林、劉藝、王琦、陳大章等著名書畫家為長卷題詞或題寫城門詩,長卷新聞發佈會于2002年10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辦,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布赫等國家領導人出席了開幕式。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中心歷時五年組織創作了反映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民風民俗的210米國畫長卷《古運回望圖》,沈鵬、郭雅君分別為長卷做了卷首、卷尾題名;高佔祥、孫克分別為長卷書寫了前言、後記。2006年11月22日《古運回望圖》首展在全國政協成功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陳奎元、徐匡迪,秘書長鄭萬通,北京市政協主席陽安江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在迎接奧運期間,中心又一次踐行企業的社會職責,聘請資深書法家歷時一年書寫了130米書法長卷《北京200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申辦報告》,為社會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奧運會期間,中心在北京奧組委開閉幕式運營中心OBD大客戶接待中心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和 《申奧報告》書法長卷三幅原創作品,推出了大運河翰林文化系列藏書等近10款文化禮品,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北京,了解中國的窗口。

日前,電影《京門九衢圖》已經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公映許可證。以《古運回望圖》為主線的312集大型系列動畫片《神奇的大運河》第一季52集已委託製作完成,即將在中央電視臺與各地方檯陸續播放。首映式於今年8月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行,全國政協學習和文史委員會副主任卞晉平等領導對該部作品給予高度好評。該動畫片是第一部有關運河題材的大型動漫項目,是在京杭大運河申遺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的階段推出來的,將從一定範圍彌補了大運河文化宣傳的空白,特別是讓少年兒童對大運河有一定的認識,對進一步推動運河申遺有著重要意義,將是中心即將奉獻社會的給力之作。

2010年,中心建設了近萬平方米展廳,將歷年來的文化成果進行展示並對外免費開放,7個展廳一年來累計接待參觀者近萬人,有學校以此地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師生們不定期來此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此外,還成立了民營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免費供大家參觀學習。同時,免費為通州區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提供辦公及展示場地,全力打造以運河為主題,以運河源頭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主要內容的通州傳統工藝美術品産業的品牌,提高通州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通州國際化新城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博物館已經與北京史地民俗學會合作,致力於共同宣傳北京古都歷史風貌傳承北京古樸的京城文化。

2010年初,經過充分的磋商與磨合,在合作共贏的目標原則下,實現了與國家民政部中國老年報社及中國老年報社、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的合作,共同打造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致力於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做出更大貢獻!同年,成立了北京大運河翰林藝術團,現在正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力爭把該藝術團打造成國際水準的藝術團,向世界展示老北京文化、運河文化甚至中國民間文化的藝術魅力。

總經理谷建華常説:“我是民族企業家,是黨和國家以及各級政府領導、社會給了我支援,我才有今天的成績,我要感恩于黨和國家,回報社會”。

2002年,中心在次渠地區成功開發了10萬多平方米的華馨園小區,為700多戶人家創造了舒適的生活居住環境。2003年,投資翻擴建設了次渠中心幼兒園併發展了連鎖園,解決了1000多名兒童入托,並注重幼兒的學前教育,創立了學前教育體系。2005年初,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培訓中心幼兒教育基地在瀚林華馨幼兒園正設立,園內師資水準從此上了一個新臺階。2009年與東方康橋教育集團合作,強強聯手,資源共用,共同打造幼兒園品牌;同時,在成人教育方面,建立了翔實培訓學校,與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共同籌建過通州學區,向全國各地輸送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等專業人才,多方面地為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多年來,中心不斷在全新的領域拓展教育元素,大膽投資規劃建設了600多畝農耕文化教育示範園。目標是為都市人特別是孩子提供一個農耕體驗的平臺,讓其真正了解中華民族農耕文明,增強民族自豪感、責任感。日前,農耕文化教育示範園的各項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且已見成效。這些進展與各級政府領導的關懷與支援是分不開的。隨著相關工作的逐步實施,此項目贏得了農業部、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等多個單位的關注。

2011年初,中心又一個斬新的創意像朝陽一樣噴薄而出,沿《古運回望圖》騎遊京杭大運河!以一種低碳、環保、健身、時尚、獨特的全新的方式去感受運河文明,去暢想運河文明,去傳播運河友誼。來自全國9省市的33名騎遊愛好者參加了騎行活動,中心作為倡議和贊助單位支援了這次為期一個月的、漫長征程的騎遊京杭大運河活動。中心專為此次活動繪製了騎遊路線圖,騎遊隊伍每經過京杭大運河的每一個城市或地區,均請當地政府或文化部門、郵局在騎遊路線圖上加蓋印鑒,永遠地記錄了“沿《古運回望圖》騎遊京杭大運河”的足跡和壯舉。

多年來,中心不僅僅在踐行著企業職責,而且也不忘回報社會,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與光彩事業。

每逢春節,中心都要撥出專項資金接濟當地貧困家庭、退休老人。據不完全統計,1998年以來共發放慰問金和慰問品達五十余萬元。

2003年“非典”期間,向通州區捐贈事務管理中心捐贈10萬元人民幣,支援“抗非”一線的防控工作。

同年11月,為支援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拯救和保護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無償出資20萬元,捐助內蒙古通遼市博物館的建設。

2004年5月,無償資助了通遼市蒙古族中學15名特困生。一個月後,又在錫林浩特市資助了第三中學初一年級宏志班的全部學生。

2004年夏初,捐資300多萬元裝修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學樓,這是公司“服務社會,貢獻文化事業”企業宗旨的又一具體體現。

2006年10月,無償捐贈《京門九衢圖》和《古運回望圖》微縮精品給通州區檔案館收藏。2007年4月和8月,分別無償捐贈《京門九衢圖》和《古運回望圖》微縮精品給通州區運河文庫收藏和首都圖書館收藏。

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中,在企業職工及社區居民及幼兒園孩子家長中發起倡議,向四川災區伸出援助之手,奉獻一份愛心,募集捐款6萬元。

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在北京奧組委開閉幕式運營中心的OBD大客戶接待中心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和《申奧報告》書法長卷三幅原創作品,並推出了大運河翰林文化系列藏書,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北京,了解中國的窗口。並且,在人手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不計名利,不惜其有著近千名幼兒的園所經營損失,按上級要求無條件抽調65名教職工文明拉拉隊員觀看規定的4場奧運賽事,累計觀賽達200余人次。中心的員工表現出色,向世人展現了首都職工文明、熱情、健康、向上的良好精神風貌,圓滿完成了上級安排的觀賽任務。

2009年4·14玉樹地震,在短時間內募集捐款近2萬元。

2010年6月5日上午,公司派員到位於京郊西北的北京爾康醫院參加“關愛殘障兒童,共創美好家園——滿文軍攜手LP2志願者救助腦癱兒童”大型公益活動。活動中,我公司捐助價值13000元的圖書,該書在活動現場火爆銷售,書款將用於救助腦癱孤兒的康復治療。

2009年,為玉樹地震募集捐款3萬元。

2009年,成立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並免費對外開放。

2010年,向通州區慈善協會捐款6萬元;向黑莊戶殘疾人協會捐款6萬元;捐款10萬元,為離退休老幹部、貧困老人等訂報紙;捐款1萬元援助貧困地區孤寡老人。

2011年,捐款1.5萬元慰問當地老黨員。

2011年,與通遼莊妃希望小學合作辦學,免費為其提供辦學場地,並捐贈物資價值20余萬元支援其辦學。向黑莊戶村捐款10萬元資助新農村建設。

2012年4月,向黑莊戶村捐款10萬元資助新農村建設。

2012年7月,向北京洪水災區捐款3萬元。

總之,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這些年所取得的成績,足以折射出一個企業拼搏進取的創業精神和奉獻文化事業、社會公益事業的激情,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充滿朝氣和活力的企業,如一顆閃耀的明星,在京東大運河上空冉冉升起!

推薦閱讀
王愛和:規劃建設浙贛粵運河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浙贛運河規劃全長約760公里(江西境內全長410公里),規劃投資匡算約1700億元。受訪者供圖去年11月,位於中國長江中下游的江西省印發了《關於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完)。
探尋運河古跡 撫觸歲月鄉愁 本期“文化八仙桌”,就以梅公祠為切入點,邀請有關人士暢談尋訪古跡過程中的故事和對滄州歷史文化濃濃的情感。王吉倉也是鄉土歷史文化的酷愛者,參與過許多古跡的尋訪活動,並在尋訪滄州歷史名人王國祚墓地、軼聞、著作上取得歷史性成果。梅公祠的前世今生,梅公祠所承載的歷史人文知識,在微信朋友圈裏轉發,引起廣大市民熱切關注。
北京將建國家級植物園,面積360公頃 廣渠路東延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實施綠化面積約17公頃。持續開展道路景觀提升工程,實現街區道路100%林蔭化。北運河景觀生態林建設工程,實施綠化面積約267公頃。
張寶娟調研運河大劇院建設 昨天下午,市長張寶娟專題調研運河大劇院建設情況。張寶娟強調,要建立健全運河大劇院運營管理機制,精心組建運營團隊,提升管理服務水準,最大程度發揮好運河大劇院作用。要充分挖掘運河文化資源,積極引進更多高水準、有影響力的優秀文藝作品,努力創作一批反映揚州文化、運河文化的新作品、好作品,使運河大劇院成為揚州文化事業的新亮點、文化産業的新增長點。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