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
         

《大運河在山東》山東衛視首播:俯瞰德州運河之美 追尋運河文化之旅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38:43 | 來源: 齊魯網 | 作者: 賈海寧 孟凡東 姜玲燕 趙慶川 王金鑫 杜勇 費志振 | 責任編輯:

9月26日訊“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每當喬羽作詞的這首《我的祖國》響起,人們心頭總會涌起對家鄉、對祖國深沉的愛。

t0121ae1fe28e14149e.bmp?size=640x320



河水長流,仿佛人們心中永恒的鄉愁。今天我們要説的河流,是京杭大運河的山東段。

京杭大運河開鑿于西元前486年,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也是中國歷史上南北交通大動脈。它和萬里長城一樣,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t0116353faef1785b67.bmp?size=640x320


時光荏苒,運河歷經變遷。元朝以後形成的大運河,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六個省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其中,河流中段穿越山東,約佔運河總長的三分之一,也稱為山東運河。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的山東,由於大運河的開通,與江南地區及京城的聯繫更為直接而緊密。山東運河文化由此也呈現出包容與統一、擴散與開放,運河水澆灌出一座座商業及人文繁盛的市鎮,沿岸文物古跡和旅遊資源豐厚。

對山東運河及其兩岸主要城市的俯瞰之旅,就從德州開始。

t01374ff00af5625cca.bmp?size=640x320




德州,山東的北大門,運河沿岸的糧倉之一。

古代,京杭大運河的漕運之盛,讓這座城市不負“九達天衢,神京門戶”的美譽。

京杭大運河德州段,上接天津、北運河和北京,是南運河的一部分,這段運河在華北平原上蜿蜒流淌,風姿綽約,具有“九龍十八彎”的特徵。因為自開鑿至今少有破壞,得以基本保持原有的河道形態和沿岸生態。這一特徵,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t01ec8cf56dde5f7fb0.bmp?size=640x320


德州文史研究會吳鵬介紹説:“三彎抵一閘,老百姓的説法,這是非常有科學道理的。它能起到什麼作用呢?降低河流的流速,正常的行洪又能更好地促進漕運。”

t016e5603609c483c49.bmp?size=640x320


運河在德州穿城而過。如今,城內的古運河風景區,以運河廣場為中心,集中展示了德州的漕運文化。

t01320cd77e2da63ec6.bmp?size=640x320





這座九達天衢牌坊,是德州古代交通樞紐地位的象徵。

元朝,大運河全線貫通的西元1292年,馬可?波羅結束東方遊歷回國,在著名的遊記中描繪了運河沿線的城市。

位於德州城區這處陵園,記載了與運河有關的一段中外交往歷史。

t01365be8b3512c8510.bmp?size=640x320


明朝永樂年間,中國國力逐漸強盛,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交流。西元1417年,菲律賓群島的蘇祿國三位國王率領龐大的使團訪問中國,沿京杭大運河北上抵達北京,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在乘船沿運河南下歸國途中,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答剌不幸病逝于山東德州,明成祖聞訃深為哀悼,親撰悼文將東王就地厚葬,並允其親屬及侍從留居守墓。如今,蘇祿王的後裔和蘇祿王墓,已成為中菲友好的象徵。

運河德州段“帆檣如林,舟楫相連”的繁忙場面早已消弭于歷史的時空。但是,大運河賦予德州的靈氣和風韻卻于斯為盛。

t012784482fb7123635.bmp?size=640x320

t0181d945be8805fc39.bmp?size=640x320

t01cf7e24f5454d03b7.bmp?size=640x320



借助河流水系打造的濕地公園,成為這座運河城市美麗的風景線。

t0142ef66fa5dd54b2d.bmp?size=640x320

t01e3ab5c4d3c28211d.bmp?size=640x320


“舊河曲繞董生臺,臺畔黃花寂寞開。”提出“以德治國”理念的西漢大儒董仲舒,曾在德州讀書,留下了董子讀書檯的書香傳説。

t01388b6f02bc32db51.bmp?size=640x320

t01264ef6d3625e3526.bmp?size=640x320


優秀傳統文化的再次興盛,造就了今天這片董子文化園,以水為媒,園區自然地融于德州運河文化的景觀之中。

t017a3667cf46c9627b.bmp?size=640x320


這是位於德州武城縣、于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建造的四女寺水利工程,它也是南運河梯級蓄水的樞紐工程之一。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