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市摸清大運河文化帶資源家底,梳理建設項目
大運河新鄉段即如今的衛河新鄉段,是隋唐大運河永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隋煬帝大業四年(西元608年)開鑿使用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衛河隋代以前稱“清水”,隋煬帝大業四年(西元608年),開挖永濟渠。隋唐稱“永濟渠”,北宋將永濟渠更名為禦河,到了明洪武元年(西元1368年)又改禦河為衛河,此後衛河之名不再更改,沿用至今。
一、新鄉市大運河基本情況
由於運河橫穿新鄉,與運河有關的遺跡眾多:其中因運河而興盛的城市二座(新鄉市、衛輝市);與運河有關的橋梁、碼頭、寺廟建築10余處(百泉、合河石橋、水東經幢、金龍四大王廟、北關碼頭等);與運河息息相關的聚落遺址10余處(南高村遺址、西曲裏遺址、汲城遺址、河洼遺址、芳蘭遺址等)。其中位於新鄉縣合河村的合河石橋,是目前橫跨衛河之上的唯一的一座保存較完整的古代橋梁。
目前規劃中的遺産點段主要有8項12個遺産點,包含水工遺存:衛河(永濟渠)新鄉段(衛河新鄉段、衛河故道衛輝古城段),小丹河,百泉河和百泉湖。附屬設施:合河石橋。相關遺産:衛源廟,金龍四大王廟,衛輝古城(望京樓、望京樓歷史文化街區、貢院街歷史文化街區、鹽店街歷史文化街區)。
新鄉市大運河主線(衛河)呈西南-東北流向穿越新鄉市境,小丹河自西向東、百泉河自北向南匯入衛河。本次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涉及的範圍西南自獲嘉縣黃堤鎮西馬廠村,東北至衛輝市上樂村鎮小河口村,北至輝縣市百泉鎮,面積約61平方公里。
二、新鄉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具體項目
新鄉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具體項目分為4個方面:
(一)運河水利設施保護展示工程
1.河道保護展示項目,涉及到百泉河、小丹河、衛河河道原始風貌保護、整治及展示項目。
2.水閘體系保護工程,涉及招民莊衛河水閘保護工程、范嶺合河閘保護工程、百泉河水閘(一閘到七閘)體系保護工程、臨清店水渠老閘保護工程。
3.衛河水工設施保護工程,倒虹吸維修保護。
(二)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展示工程
1.文物本體保護維修項目38處,涉及國保單位百泉、望京樓等,省保單位平原省委舊址、鎮國塔等單位。
2.文物展示工程,涉及合河石橋展示,百泉、望京樓等。
(三)運河文化遺産考古調查發掘項目
1.衛河碼頭體系考古調查發掘項目,涉及大里獅子口碼頭遺址、楊樹浦碼頭遺址、北關街飲馬口碼頭遺址考古調查發掘。
2.衛河聚落遺址考古調查發掘項目,涉及7處遺址,包括東高村遺址、南高村遺址、汲城遺址、西曲裏遺址、臨清店遺址、王奎屯磚窯遺址、淇泉書院遺址。
(四)運河傳統歷史街區保護展示工程
1.北關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工程,涉及紅旗區5處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遊家書房、付家大院、李家大院、北關百年藥店、北關老橋遺址。
2.衛輝古城傳統民居群保護工程,涉及衛輝市10處老宅,包括德北西街嵇文甫老宅、鼓樓前街唐啟太老宅、鼓樓後街靳伯康老宅、南馬市街傅明燦老宅、後曹營徐世昌老宅、貢院街郞秀枝老宅、貢院街王祖貴老宅、貢院街李廉宇老宅、望京樓後街宋淑珍老宅、沿淀街陳家賓老宅。
三、新鄉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目標
新鄉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目標是建立統一、協調、完善的管理機制,科學、有效地保護管理和利用大運河遺産。真實、完整地保護並延續新鄉市大運河遺産及其環境風貌,保持河道自然環境生態保存完好,推動新鄉市大運河遺産廊道建設,傳統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保護建設,充分發揮大運河遺産的文化社會價值,促進大運河遺産的展示利用,使大運河遺産成為新鄉市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資源、豐富城鄉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