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
         

大運河滑縣段的前世今生②:來自大運河的呼喚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35:51 | 來源: 安陽網 | 作者: 李劍波王慶華 | 責任編輯:

社火表演承載了大運河濃厚的文化氣氛(資料圖片)

記者在滑縣採訪了解到,今年春節期間,首屆滑縣道口古鎮民俗文化節吸引了來自周邊的數十萬民眾,一時間在網路爆紅。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使悠遠豐厚的運河文化與現代休閒旅遊實現無縫對接。這既是文化傳承和創新之舉,更是大運河文化帶走向復興的呼喚。

千年古韻走出“深閨”

滑縣大運河畔,古老稀有的戲曲劇種、豐富多彩的社火廟會、別具匠心的傳統手工技藝以及地方特色濃郁的民俗風情,已有上千年的發展傳承。

3月25日,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館工作人員告訴我們,該縣共有國家和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129項。近年,本著保護和傳承的原則,該縣不斷加快産業化步伐,讓這些文化瑰寶走出“深閨”。

目前,滑縣建成了木版年畫保護研究所和博物館,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道口燒雞、秦氏絹藝、故道家紡和安繡産業也越做越大,成為滑縣的品牌和象徵。此外,萬古羊肉鹵、黃氏膏藥、黃塔膏藥等加工製作基地,其銷售量和知名度也頗為可觀。

該縣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中,有3項是戲曲,加上背閣、抬閣、蓮花燈舞、古廟會等省級、市級非遺項目,都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性。利用這一特點,該縣加大宣傳和推介力度,促進了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利用和發展。

依託道口古鎮民俗文化節,該縣在大王廟文化園廣場設置非遺特色文化創意衍生産品、非遺展示館、非遺項目演藝,以旅遊促進非遺的推廣,以非遺促進旅遊的特色發展。

延續運河歷史文脈

為延續運河歷史文脈,打造新時代文化經濟健康發展示範樣板,2017年8月,滑縣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滑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著手大運河文化帶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頂層設計。

當年11日,滑縣成功舉辦運河城鎮大運河文化帶論壇,與會的30余名國內外專家學者,為滑縣梳理出堅持“隋唐運河是魅力之源,明清街區是生命之根,特色文化是復興之本,文化産業是繁榮之基”四大發展方向,建議以運河古鎮建設為龍頭,在全縣範圍內建立運河文化帶核心區、輻射區和多重連接點,從而帶動整個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大運河河南段是隋唐大運河主要的節點,隋唐時期大運河最輝煌的部分都在河南,有力地支撐了當時經濟的發展和政治的穩定。保護利用好大運河,很好地切入‘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整合各地資源,對於促進沿線城市的發展、改善當地民生都具有重要意義。”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説。

滑縣初步完成了《滑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完成了《大運河滑縣段及道口古鎮保護髮展與整治利用總體規劃》《大運河滑縣段歷史街區環境保護整治規劃設計》等頂層設計方案。

沉睡明珠煥發生機

文化遺産如何保護?傳統文化如何傳承?發展重興如何實現?滑縣從破解這三大核心議題著手,採取“政府+居民+專家”多方合作的模式推進大運河遺産保護利用工作。

滑縣縣委宣傳部負責同志告訴我們,滑縣境內名勝古跡眾多,歷史人文景觀豐厚,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93處,國有館藏文物4088件,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處、河南歷史文化名鎮2處、省級傳統村落9個。全縣還有國有專業劇團4個、民營專業劇團28家、民間藝術表演團體100多家,另有餐飲服務企業720家、住宿場所459家、購物場所31處。近年,該縣強力推進重點旅遊産業、文化企業項目、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文化産業特色小鎮等文化産業發展,一個集大運河、道口鎮、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旅遊、觀光、娛樂、休閒、飲食等文化産業于一體的運河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已見雛形。

以國家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契機,滑縣正著力打造集歷史文化、紅色文化、中原民俗、生態農業休閒等於一體的特色旅遊,投資2.084億元重點打造運河古鎮、森林公園等文化旅遊産業項目;大王廟文化園、瓦崗寨景區、道口大曲文化園等景區成功創建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滑縣民俗博物院成功創建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實現了滑縣A級旅遊景區“零”的突破。

2018年,該縣共接待國內遊客總人次約686.63萬,旅遊收入30.7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0%和13.2%。

徜徉大運河畔,金黃的油菜花田裏,不時有春耕的農人從這畫卷裏走過。古鎮街巷飄動的酒幡,攪動了似水流年。

記者感受到,大運河滑縣段不僅是一條河流,它正成為弘揚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載體、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