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
         

第五屆中國大運河智庫論壇在河南滑縣成功舉辦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35:57 | 來源: 經濟日報 | 作者: 沈慧 李彥臻 | 責任編輯:

仲夏時節,百花吐艷,綠柳搖曳。6月14日至16日,第五屆中國大運河智庫論壇在安陽滑縣舉辦,河南省、安陽市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學者共計70余人齊聚滑縣,聚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走訪遺跡,研討交流,共話發展。論壇開幕式上,舉行了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滑縣調研基地揭牌儀式,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和滑縣方共同揭牌。

據悉,本屆論壇由河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中共滑縣縣委、滑縣人民政府主辦,以“鄉村振興視野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主題,突出歷史與現代相結合、學術與實際相結合、科學與發展相結合,力促大運河沿線地區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融合之路。

論壇舉辦期間,專家學者走訪了道口古鎮歷史街區、運河遺産管理處、大王廟文化園、運河森林公園、芊翠湖生態涵養帶等,召開了中國大運河智庫成果發佈會、2019年夏季報告會,對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進行了專題研討。此次論壇,專家學者就“如何把握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這一重大決策”“後申遺時代大運河河南段遺産保護與開發研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的融合路徑研究”等內容進行了研討。

據了解,滑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有記載的歷史已有5000餘年。大運河滑縣段是隋唐大運河永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的代表性河段之一,曾持續通航1800餘年,古河道、古城墻、古碼頭、古廟宇、古商號等歷史遺存星羅棋佈,現存原生態古河道8240米,古碼頭9座,古城墻3000余米。近年來,滑縣主動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先後投入1.7億元,統籌推進河道水系整治、生態環境修復、歷史建築保護修繕,提升了居住條件,恢復了古鎮格局,拓展了保護空間,在全省率先舉辦了大運河文化帶(滑縣)論壇,規劃建設了省級大運河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大運河滑縣段已成為滑縣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專家普遍認為,作為隋唐大運河永濟渠的一個重要點段,大運河滑縣段是中國大運河原真性、完整性的代表性河段,有著良好的發展機遇,道口古鎮將成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示範區。滑縣應認真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緊緊抓住國家“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歷史機遇,在做好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積極挖掘大運河獨有的人文價值,探索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的新模式,進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鄉村振興。

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理事長、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研究院院長王佳寧表示,隋唐大運河古鎮有3個,此次論壇之所以選擇在滑縣道口鎮舉辦,主要是因為滑縣作為全國小麥生産第一大縣,有其獨特的文明傳承,古鎮歷史悠久,鐘靈毓秀,文化底蘊厚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滑縣段有一個很好的前景,而且滑縣主動融入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相信在這裡,項目、規劃及我們的研究成果都能夠落地生根。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