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
         

衡水市守護藍天碧水 建設美麗宜居生態文明城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30:00 | 來源: 河北省人民政府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蔚藍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滿目的綠樹……行走在衡水市區,如畫的景色宜人,清新的空氣拂面,令人忍不住讚嘆:衡水的生態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

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不僅是群眾的共同感受,更有實實在在的數據佐證。9日,從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辦的“壯麗70年·美麗新衡水——生態衡水”篇主題媒體見面會暨集中採訪活動中獲悉,2017至2018年,我市連續兩年空氣品質改善率、優良天增加數均居全省第一;生態環境部公佈的2018年度全國空氣品質改善幅度較大的10個地級市中,我市排名第一,是國務院通報的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全市水環境品質達標率為90%,水質優良比例為60%,衡水湖水質穩定達到三類;近3年年均造林30萬畝以上,全市造林綠化總面積達到5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

而這得益於,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走綠色發展、生態優先之路,舉全市之力守護藍天碧水,建設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美麗宜居的生態文明城。


治理河湖


傾力打造“衡水清”


遠處湖天相接,水鳥翱翔;近處蘆葦蔥郁,荷葉田田……乘船暢遊在碧波盪漾的衡水湖中,涼風陣陣,心情格外舒暢。

在城市中央坐擁75平方公里的大湖,是衡水作為北方城市最大的生態優勢。為將衡水湖這張“生態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響,我市傾力守護這“一盆清水”。

搬遷周邊413家企業、作坊,拆除60萬平方米沿湖各類建築,封堵所有入湖排污口,更換燃油船為電動或燃氣動力船,一次性全部取締1.38萬畝網箱、攔網,收割蒲草20萬平方米、清除淤泥80萬立方米,撒放鰱魚苗及蝦苗約8100萬尾,種植1000畝狐尾藻,在環湖周邊增加生態涵養林1萬畝,實施引黃、引衛等跨流域調水工程……一系列有力舉措,使衡水湖水環境明顯改善,水質由曾經的劣Ⅴ類提升到Ⅲ類,大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4600個/立方釐米,鳥類由保護區剛建立時的286種增加到323種。衡水湖真正成為衡水的綠肺、鳥類的天堂。

今年3月1日起,我市取得立法權後的首部地方性法規《衡水湖水質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針對保護區域、管理體系、水質、水位等突出問題進行了多層次全方位規範。“對環境極其敏感,比大熊貓還珍貴的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衡水湖一次就發現308隻,而全球不超過1000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衡水湖生態價值的珍貴。”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總工程師、研究員李宏凱介紹,下一步,我市在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同時,將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及實驗區中對生態有重要影響的32個村莊1.8萬人進行生態搬遷,最大限度減少人類活動對衡水湖的影響。

衡水境內主要有“一湖九河一渠”。為改善河湖生態環境,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一河一長、一湖一長,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分級負責、分段管理。

在冀州區張宜子村,衡水湖畔樹立的一塊湖長公示牌上,清楚寫著各級湖長姓名、電話、職責、治理目標等資訊。“某段河湖治理歸誰負責,效果好不好,一看公示牌就明瞭。”市水利局河湖長制綜合科袁永濤介紹,目前,我市共有河湖長4000余名,以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為主要任務,對所負責河流依法整治保護,重點清理河湖管理範圍記憶體在的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四亂”問題。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河湖“四亂”問題819個,已銷號684個,銷號率84%,河湖生態環境明顯提升。

據了解,京杭大運河故城段實行河湖長制後,71名河湖長分級負責,各部門聯動管理,今年以來清理整治59處河道,水環境改善十分明顯,周邊群眾紛紛叫好。

此外,我市還大力實施了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加快推進市區胡堂排幹、迎賓河、班曹店排幹、閘西幹渠水系生態修復,改善河道水質,消除黑臭水體,打造水質良好、風景秀麗、環境優美的迴圈水系。



打出組合拳



全力守護“衡水藍”


“打贏藍天保衛戰,科技先行。我們搭建的智慧環保平臺,融合了空氣品質監測網、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監管交辦系統和決策分析系統,24小時專人值守,發現問題隨時交辦。”在市生態環境局資訊中心,主任王文通指著“兩網兩系統”電子屏介紹。在這塊電子屏上,衡水各檢測站點的空氣品質數據一目了然。

線上“天眼”實時把控環境資訊,線下則及時處理現場污染。日前,該平臺發出警報:衡水某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空氣品質指數偏高。執法人員接報後立即趕往現場,並很快反饋:監測點東側有工廠和居民生活垃圾,已要求企業和附近工廠、居民協調清理。企業很快派人進行了清掃降塵。“今年,我們又對接了機動車污染監管平臺、機動車遙感監測平臺、揚塵線上監測系統,並與省環境監測大數據平臺實現了數據共用應用,努力構建全要素的生態環境大數據。”王文通説。

打贏藍天保衛戰,我市精準施策,打出“組合拳”。2017年以來,先後開展了十余輪次拉網式排查,累計整治群體規模大、單體規模小、污染嚴重的“散亂污”企業5526家。其中,對小化工、小鑄造、小鍍鋅等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堅決關停取締;對有治理價值的企業,通過補辦手續、完善設施、整合搬遷實現改造提升。此外,對全市4762家涉氣工業企業實行“一廠一策”精細化減排,重污染天氣僅對涉氣工序停限産,並確定23家減排標桿企業。

我市是傳統燃煤採暖地區,冬季取暖燃煤總量大、強度高、方式落後,是導致霧霾頻發、重污染天氣多的重要因素。為此,主城區實現熱電聯供全覆蓋,各縣城建成區集中供熱率達到90%以上,農村發展氣代煤、電代煤67.8萬戶。此外,推進燃煤大戶衡水電廠的深度治理,2018年實現主城區散煤清零、全市域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

過去我市PM10濃度遠高於全省平均水準,PM10的主要來源是揚塵。為全力推動揚塵治理,我市將主城區道路清掃保潔範圍由50平方公里擴大到100平方公里,常態化開展道路積塵走航監測;所有建築工地嚴格落實工地周邊100%圍擋、物料堆放100%覆蓋、施工現場100%濕法作業等“八個百分百”,全部安裝視頻監控和PM10線上監測設備;所有渣土車全部替換為封閉式車輛,全部安裝GPS定位系統。

在治理機動車污染方面,建設了12條繞城通道,實現了重型貨車不入城;2018年11月1日起,國Ⅰ、國Ⅱ排放標準車輛禁止進入主城區;劃定區域禁止使用高排放移動機械;全市安裝了24套固定式遙感監測設備,監督貨運車輛尾氣排放;累計淘汰老舊車7272輛,推廣新能源車4175輛,實現了全市黃標車清零,主城區公交車、計程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和清潔能源車;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實行秋冬季公交車免費乘坐政策,鼓勵群眾綠色出行。


為力保“衡水藍”,我市鐵腕執法,累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3852件,罰款1.77億元。同時,聘請260名環境義務監督員,設立15萬元舉報獎勵資金,鼓勵群眾參與環保。2018年,受理有效環境信訪舉報案件3950件,反饋率辦結率均達100%。


森林圍城


傾心打造“衡水綠”


綠色不僅僅是一座城市的粧容,也體現著城市的品位和內涵。

沿著中湖大道一路向南行駛,一草一木綠意濃,一園一景迷人眼,道路兩旁的花卉苗木林猶如兩條綠色長龍蜿蜒伸向遠方。走在路西的海棠花溪主題遊園木棧道上,仿佛置身於長長的畫廊之中,累了,坐下小憩,可以盡情地欣賞周邊生動的美景。“素有‘花中神仙’‘花貴妃’之稱的海棠花開時,淡粉的嬌媚可人,雪白的素雅潔凈,與綠地內的連翹、鬱李相映,遊客可體驗‘海棠笑迎客,留步看花溪’的美麗景象。”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桃城分局林業科付敬敬説,這裡不僅吸引了周邊居民來此休閒娛樂,也引得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們紛至遝來。

中湖大道是我市打造的標誌性景觀大道和綠色景觀長廊。近年來,我市圍繞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目標,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引領,大規模、高品質開展國土綠化行動,著力打造了環湖環城綠化、綠美廊道建設、林業園區建設、縣城村莊綠化、大運河綠化等精品綠化重點工程。

衡水湖及桃城區、冀州區、濱湖新區、高新區是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核心區和關鍵地區,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和“綠化、美化、香化”總要求,大力開展了森林圍城、森林圍湖行動,著力構建中心城區周邊2000米寬綜合防護林帶,同時實施了四區城市組團之間綠化,打造了省園博園、市植物園、桃城中湖大道景觀長廊等一批環湖綠化精品生態工程。

按照“大體量、寬林帶、多樹種、大苗木”要求,全面提升邢衡高速、307國道、中湖大道、滹沱河等交通幹線、河流幹渠綠化美化水準,完成廊道綠化1200公里,植樹造林20萬畝;堅持“生態、高效、富民”原則,以土地流轉為抓手,打造了阜城縣千頃洼省級森林公園、武邑紅梨種植基地、景縣城郊森林公園等多個萬畝林業示範園區,共建成千畝以上林業園區199個、總面積44.2萬畝;故城、景縣、阜城三縣採取“林水相依、綠廊相連、綠塊相嵌”模式,完成大運河沿線綠化3萬餘畝,打造了故城運河公園、景縣華家口森林公園、阜城霞口百年梨園等一批亮點工程;縣城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要求,大力推進300米寬環城林建設,打造特色鮮明的郊野森林公園;村莊按照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標準,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行動,打造記得住鄉愁的森林鄉村。

截至2018年底,全市造林綠化總面積達到52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2%。2019年春季造林27.9萬畝,位於全省前列,“森林走進城市、城市擁抱森林”的夢想正逐步變成現實。

放眼望去,衡水——這座年輕而美麗的城市,因“生態”而愈發耀眼,愈發嫵媚動人,生機無限。她正用生態細節訴説著自己的嬗變,也讓這裡的人們,在鏗鏘步伐中感受著幸福與美好的浸潤!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專題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