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
         

商丘

發佈時間: 2019-10-10 21:55:45 | 來源: 中國網綜合消息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華商之源,通達商丘。”商丘,自古便是“通達”之地。

玄鳥生商、王亥興商、商湯都商。商丘是三商之源、華商之源和商文明之源。早在夏、商時期,商丘及中原地區已經是全國重要的絲綢原産地,也成為漢代以後形成的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雛形和重要源頭。

始建於隋,貫穿隋、唐、五代、宋時期的大運河,溝通了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大運河通濟渠段(亦稱“汴河”)是商丘城市的生命之河。

唐、宋時期,大運河之畔的宋城(今商丘),既是杜甫詩下“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的繁華之地,又是范仲淹文中“聚學為海,則九河我吞,百谷我尊;淬詞為鋒,則浮雲我決,良玉我切”的求學、執教之地。

“通達商丘”與大運河的變遷密切相關,這還要從一個民謠説起。

大運河奔流不息,交融文化,是“最中國”的奇跡工程。(資料圖片)

一、“老山貓”,民謠裏大運河修建的功過是非

“紅眼綠鼻子,四個毛蹄子;走路啪啪響,專吃毛孩子。”

這個童謠也許是商丘一帶最著名的一個民謠。千百年來,一輩輩的商丘小孩就是在這首“老山貓”童謠鞭策中長大的。這個民謠裏的主角“老山貓”,也叫“麻胡”,大名麻叔謀。故事還要從隋煬帝開修大運河説起。

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從西向東流入大海,東西交通便利,南北交通不便利。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往北通到涿郡(今北京),往南通到余杭(今杭州)。往北的一段叫永濟渠,往淮河的一段叫通濟渠,從淮河到長江的一段叫邗溝,長江到錢塘江的一段叫江南河。大運河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和發展,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但是隋煬帝太急了,他濫用民力,傷害人民的生命財産。當時,條件非常落後,環境非常艱苦,人們一锨一锨地挖土,一筐一筐往岸上抬,艱苦極了,累死了許多人,人民怨聲連天,運河開通後,隋煬帝三次發兵徵高麗,又三次坐龍舟去揚州遊玩,激起更大的民憤,最後暴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推翻了隋朝。而商丘位於通濟渠由東向南的大拐彎處,位置非常重要。

相傳,當時負責商丘這一段工程的將軍叫麻叔謀(也叫麻胡或麻祜),性殘暴,人人都害怕他。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時候,工程在寧陵地界遇到了阻礙。隋煬帝立即命寧陵到宋城(今商丘)一路的總監工麻叔謀加緊排除困難,剷除阻礙。這個麻叔謀本是個胡人,為人生性貪婪殘暴,所以人們背後都稱他“麻鬍子”。且説這麻鬍子奉皇命挖掘運河渠道,趁機盜取沿路周邊的墳墓,大發橫財,心中歡喜,愈發地千方百計挖別人的祖墳了。

麻叔謀到達寧陵後患病,臥床不起,求醫診治,醫生説必須用肥嫩的羊肉蒸熟後加入藥物,一起服食。有個叫陶榔兒的偷了人家一個三四歲的男孩,殺死蒸熟裝入食盒獻給麻叔謀,麻叔謀吃著這肉,香美異常,覺得和羊羔肉味道不同,十分滿意。陶榔兒兄弟感謝麻叔謀的恩德,繼續偷盜小兒蒸熟獻給麻叔謀來討賞。其他百姓得知陶氏兄弟的行為,也傚法他們,偷盜鄉間小兒換取賞賜。

丟失小兒的事件仍然不斷發生。事發後麻叔謀被人告發,朝野震驚,隋煬帝派大將來護兒把他逮捕,以“食人之子、受人之金、遣賊盜寶、擅易河道”等罪名將其腰斬,陶榔兒兄弟也同時正法。麻叔謀吃人的事不少書籍都有記載,明末阮大鋮的傳奇《牟尼合》中也寫了這樣的情節。

如果有小孩子鬧人,大人就嚇唬他説:“別哭了,老麻祜來啦!”小孩兒馬上就不敢再哭了。“祜”和“虎”音近,時間長了,就把“麻祜”叫成“麻虎”了,“麻虎”就變成了吃人的大老虎、老山貓了,又加上“紅眼綠鼻子,四個毛蹄子;走著啪啪響,要吃活孩子”,就把人給嚇壞了。直到現在,商丘一帶的大人在哄孩子睡覺時,還唱這首歌謠呢。

二、“汴水流”,大運河之水孕育“繁華宋城”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

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又稱汴水、汴渠、汴河。隋唐至北宋,商丘稱宋城。“繁華宋城”是大運河之水孕育的的名城。

隋唐大運河開挖于西元605年(隋煬帝大業六年),全長2700公里,在商丘境內長約200公里。隋唐大運河商丘段呈西北—東南流向,沿途經過睢縣、寧陵縣、梁園區、睢陽區、虞城縣、夏邑縣、永城市7個縣(市、區)。隋唐大運河商丘段還是一個古代瓷器和陶器寶庫。大運河故道內出土了大量的古代陶、瓷器。2014年6月22日,大運河與絲綢之路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通濟渠商丘古城南關段、通濟渠商丘夏邑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唐朝時期,商丘稱宋州,後周顯德六年,趙匡胤任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後來,趙匡胤稱帝,因趙匡胤在後周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為宋州(今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建立宋朝。

從隋朝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宋州(治所為宋城)至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金將南京降為歸德府,宋城縣改設為睢陽縣。隋、唐、五代、宋的536年間,商丘古城之地均屬“宋城”。

大運河之畔的宋城,見證了大運河的榮辱興衰。隋唐大運河曾是連接“陸上絲綢之路”、開闢“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

商丘是一座典型的因運河而繁榮、因運河而發展延續的城市,運河對於商丘城市的産生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正如文化部原部長孫家正先生在“2007揚州運河名城博覽會暨市長論壇”致辭中説的:“對運河沿岸的城市而言,大運河不是生母就是乳娘,運河之水融入了他們的生活,也盪漾在他們的夢中。”

大運河,對於隋唐至北宋時代的商丘及其重要,也成就了“繁華宋城”的一度輝煌。

商丘古城南關碼頭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記者白鵬攝

三、“大運河”,商丘跨越千年的驚世考古發現

大運河通濟渠河南段,歷經輝煌與繁華,終於淹沒。

從南宋以後開始,運河年久失修,河道淤塞,交通不便,商丘及中原地區的經濟逐漸衰落。據清朝康熙四十四年(西元1705年)《商丘縣誌》記載,明嘉靖年間大運河商丘段還在通航,明朝以後才逐步廢棄。大運河的淹沒,影響到中原地區的衰落和中國經濟重心的轉移。兩宋時期,南方經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特別是靖康之變後,中原戰亂再起,隨之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三次人口南遷的高峰。中國經濟重心南移逐漸完成。

本世紀初開始,大運河商丘段的考古正式啟動,大運河的神秘面紗開始一步步地揭開。大運河和曾經的繁華跨越千年的歷史塵埃,再次逐步展現我們面前。

2006年6月,國務院將中國大運河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6月20日,國家正式啟動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大運河從之前的“京杭大運河”更名為“中國大運河”進行“申遺”,作為8個省的35個主要參與城市之一的商丘,開始籌劃尋找大運河遺跡。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考古人員對商丘古城南關碼頭遺址進行試探性考古發掘。開口面積南北長30米,東西寬15米,發掘暴露河岸碼頭及河道面積約120平方米,探方內暴露河道寬約2米。探方內清理出建築遺存2處、疑似木船板1塊,該木板長5米、寬0.4米、厚0.045米。出土有北宋“熙寧元寶”銅錢1枚、紅陶狗俑1件、骨制骰子2枚,骰子上的紅色還很鮮艷。此外,還出土大量北宋時期的磚瓦殘塊及陶瓷片,部分唐代瓷片。

2011年10月,考古人員對商丘古城南關碼頭遺址實施正式發掘。商丘古城南關碼頭遺址考古發掘領隊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海旺。商丘古城南關碼頭遺址第一次發掘面積有2000平方米,發掘最深處已達11米,發現文化層厚6米,在距地表13米至16米間發現有磚面臺階,文化層內含有大量的隋唐至北宋時期的磚、瓦、陶器、瓷器等殘片,還發現有磚砌的排水設施。發掘表明該遺址應為隋唐宋時期的碼頭遺址。按照專家意見,商丘古城南關碼頭遺址段在2011年開方2000平方米的基礎上,2012年5月下旬,又向東南方向擴大發掘面積2500平方米。

在大運河通濟渠汴河遺址商丘南關段,考古人員發掘出城市“河市”區河岸,這是中國大運河考古首次發現城市河岸,堪比北宋著名畫作《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場景。這處大運河通濟渠汴河遺址考古新發現,將為隋唐至北宋時期中國大運河發展歷史研究增添重要考古材料。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産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産項目。包括中國8個省、直轄市,27座城市,大運河河道遺産27段,以及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遺産共計58處遺産點,其中包括商丘市境內的通濟渠商丘南關段、通濟渠商丘夏邑段2處世界文化遺産遺址點。

大運河奔流不息,交融文化,是“最中國”的奇跡工程。

大運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商丘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産”,也已經列入“國家文化公園”。

我們期待著,未來的大運河商丘段既有歷史文化的挖掘,又有喜聞樂見的形象展示。大運河商丘段,能真正成為商丘歷史上繁華、輝煌的一段重要見證!

推薦閱讀
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舉行 4月23日至6月21日,第三屆京杭大運河國際詩歌大會(以下簡稱“詩歌大會”)在杭州舉行。本屆詩歌大會將以1+8+1的形式呈現,即通過開幕式、八大系列活動、閉幕晚會串聯起整場活動。
大運河沿線41城非遺項目集中亮相淮安 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大展暨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在淮安舉行,來自大運河沿線41座城市的160個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不同門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風采與魅力。
山東啟動“非遺月” 2018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月暨運河沿線城市非遺展演系列活動啟動儀式2月6日晚在濟南舉行。來自京杭大運河沿線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江蘇的5省12個城市同臺展演非遺項目,交流非遺文化。
北京運河文化帶六問之五:運河號子是非遺? 從2006年到2014年,國務院先後公佈4批共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文化部先後確認1986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