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雪一片驚天寒,隆冬已經過去,喜人的春天悄然到來。大地暖融融的,在三十鋪鎮刁崗村羊肚菌養殖大棚裏,一顆顆小小的羊肚菌破土而出,乳白色的菌柄撐起蜂窩狀的菌蓋,就像是一把把“小傘”,一簇簇,錯落有致地生長著,鮮嫩肥美,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穿梭在一壟壟羊肚菌地頭上,查看菌種營養包供給輸送情況,基地一派繁忙景象。
鄉村要振興,産業是關鍵。今年以來,三十鋪鎮共有兩個村種植了羊肚菌。其中規模較大的是趙寨村食用菌種植基地項目,一期佔地40畝,有16座棉被大棚和1座玻璃大棚。投入建設資金670萬,其中中央銜接資金250萬。預計每個棚産出400斤羊肚菌,可帶動村集體經濟增長約30萬元。刁崗村今年利用去年種植木耳的效益種植了2畝,3個大棚,通過去年的成功試種,大家都開啟了羊肚菌的致富路。
讓閒田不閒,加倍創收益。羊肚菌屬低溫高濕型真菌,栽培最佳時間在11月,3-4月雨後多為採菇的季節,採菇結束後大棚將處於空閒的狀態。為了産業大棚不閒置和土質不影響再次種羊肚菌,趙寨村根據六安市金土地農業科普示範園專家意見和自身學習經驗,謀劃物種與羊肚菌“打配合”。最終決定在採菇後在棉被大棚裏種植蔬菜,但不同於棉被大棚,玻璃大棚經陽光直射後溫度更高,因此玻璃大棚種植羊肚菌的同時,在一側種植柑橘樹,另一側種植蔬菜,這樣不僅可以遮陰調節溫度,還可以提高大棚的經濟效益。
“我們大棚裏種植的羊肚菌,已經順利地度過原基期,目前看針尖期的出芽密度很好,密密麻麻的,加上今年冬季大雪導致的緊俏市場行情,我們有希望收穫較好的收益。”趙寨村支部書記李克玲開心地説。下一步,三十鋪鎮將堅持“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為基礎,將根據種植情況和市場需求,繼續科學規劃羊肚菌産業種植規模,帶動村集體和周圍群眾增收,實現共同富裕。(圖文/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