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鄉村振興 > 

科技賦能 “方艙”種出致富菇

發表于:2024-02-28 11:16  作者: 任雷、胡衛國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2月19日,在蒙城縣板橋集鎮桂光村智慧蘑菇方艙種植基地,一間40平方米的智慧蘑菇方艙內,一根根蘑菇棒均勻排列在立體的層架上,蘑菇長勢喜人,工人正有序採摘。不久之後,這些新鮮的蘑菇被銷往滬蘇浙及河南、陜西等地市場。

“每間方艙種植菌菇可達3000棒至5000棒,種植密度比傳統大棚種植高出很多倍,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種植效益。”該種植基地負責人任艷傑介紹道。

桂光村食用菌智慧方艙項目于2023年8月份開工建設,計劃投資1200萬元,建設100個智慧蘑菇方艙,首批已完成20個。方艙採取層架式的垂直種植方式,標準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即使遇到雨雪、旱澇、寒流、高溫等極端天氣,通過對智慧蘑菇房的精準調控,也可實現菌菇連續高效生産。

任艷傑介紹,智慧蘑菇方艙將工業技術和現代農業技術有機結合,實現集生物技術、室內環境控制、設施農業和電腦技術等多學科于一體的種植模式。艙內由雲計算系統對菌菇生長全過程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以及養分等環境要素實行自動控制,科技范十足。

“可以根據蘑菇生長的需求,及時調整相關數值,啟動相應的設備。”基地技術員徐繼輝利用智慧手機,現場演示了如何調整艙內數據。

智慧蘑菇方艙效益如何?任艷傑算了一筆賬:蘑菇方艙化整為零安置在老百姓房前屋後,不需要單獨規劃用地。按照標準化種植蘑菇,每艙去掉各種開銷,每月能盈利6000元。該基地目前日用工量30人左右,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左右。

“最重要的是智慧蘑菇方艙裏種植的菌菇,品質好、市場俏,年前到現在,各地訂單應接不暇。”任艷傑説,一筐筐新採摘的蘑菇從小方艙涌入大市場,不僅叫響了當地菌菇品牌,也實實在在增加了農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

近年來,蒙城縣積極鼓勵支援農民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平菇、毛木耳、羊肚菌等菌菇特色種植。2024年,該縣採取“1+N”模式,計劃在城區建設1個佔地百畝左右的智慧方艙菌菇生産科技示範區,在鄉鎮建設15個智慧方艙菌菇生産科技示範園,形成“一區多園”的菌菇産業發展佈局。

“通過産業科學佈局、技術全程服務和政策有效支援,為智慧農業和數字農業的發展提供全週期服務,全力推動食用菌一縣一業全産業鏈建設,打造設施農業的新樣板。”蒙城縣農業農村局研究員馬連軍説。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