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 > 

安徽:推進人才興皖工程 打造人才發展高地

發表于:2024-02-22 09:35  作者:班慧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紮實推進人才興皖工程。集聚培養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常態化開展“人才安徽行”系列活動。完善高層次人才精準服務體系,健全“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當前,安徽正處於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對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加快建設英才薈萃的人才強省,是跨越式發展所需,更是體現人才強國建設中的安徽擔當。

年盡歲除,青鳥歸巢。今年高校寒假期間,全省各地都在利用這段寶貴的學子返鄉時期,組織青年學子深入體驗家鄉的歷史文化和發展成果,深切感受江淮大地惜才愛才的優良環境和迫切渴望。

合肥市舉辦“志同道‘合’,歡迎‘肥’來”青年學子家鄉行;亳州市開展“亳州發展·青年當歸”返鄉人才懇談會;宿州市組織“菁英歸宿”青年學子歸巢工作站青年人才新春聯誼會;黃山市開展“才聚徽州·築夢黃山”青年學子家鄉行活動……

“走進創新館,觀看大屏上秀麗如畫的風景,飛速發展的産業,我驚訝地發現,家鄉蕪湖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我的認知。”在武漢理工大學電腦專業就讀的高姝萱突然覺得,將來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和平臺,回到蕪湖發展也不錯。一顆種子就此種下。

良禽擇木而棲。科技創新平臺,是吸引人才流入、釋放人才活力的強大磁場。截至目前,全省已有、在建和預研大科學裝置12個,中國科大、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218家“國字號”平臺相繼落戶,累計擁有省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重點科研平臺近3800家,高新技術企業近1.6萬家,高等院校121所,為各類人才提供成長成才、發光發熱的舞臺。

産業發展,吸引人才集聚,以才興産,實現互相成就。我省通過科教産協同培養人才,暢通人才鏈、創新鏈、産業鏈,深度融合、整體聯動,來適應産業結構升級帶來的人才結構調整。

為給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提供堅強的智力支撐,我省組建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人才專項小組,制定支援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建設若干政策,對培養汽車産業人才成效顯著的院校給予專項補助;科技部門抓緊籌建新能源汽車整合技術産業創新研究院;教育部門加快調整學科專業設置,2023年,省內高校新增服務新能源汽車産業專業點118個,本專科計劃總數15.9萬人,同比增加0.9萬人。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聚焦服務人才第一資源,著眼建設“養人”之地,我省持續在制度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上下功夫,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優質服務,讓人才創新創業,輕裝上陣。

從2016年體制機制改革意見、2018年“江淮英才計劃”、2021年人才優先發展意見,再到2023年的“人才興皖”工程,“安徽人才30條”實現了從1.0版向4.0版的迭代更新,推進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

敢於向用人單位放權,樂於為人才鬆綁。各部門制定配套文件120多個,各地出臺政策200多項,形成了上下呼應、相互銜接的制度體系,在職稱評審、薪酬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政策“紅利”疊加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不斷迸發。

“合肥人才相關的各項政策都十分寬鬆且便利。現在,不論是事業還是家庭,我都完全融入了這裡。”合肥中科立恒智慧有限公司創始人李澤瑞十分滿意“新合肥人”這個身份。

為給人才提供更精準的服務,我省建設運作“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編制高層次人才分級分類目錄,推行“皖事通辦”“江淮優才卡”,為人才出入境、商事金融、住房教育、社保醫療等提供高效貼心的服務,讓人才安心安身安業。

在馬鞍山,“詩城英才”綜合管理服務平臺2.0版已上線運作,實現人才項目不見面申報、“背靠背”審核。設立專門服務窗口,歸結人才服務事項,實現“一窗受理、一站式辦結”,人才滿意度、獲得感持續提升。

鳥無定棲,林茂則赴。2023年,我省新增各類人才95.5萬人、總量達1272萬人。如今的安徽,正在成為養人的天地、創新的高地、人才的福地。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