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要聞 > 

“雙招雙引”,給安徽帶來了什麼?

發表于:2024-02-22 09:35  作者:王弘毅、汪國梁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這項工作放在全國任何一個區域來看,都是經濟的中心工作。

招引來資本、資金,才能有錢幹事,才能盤活項目,讓經濟活水流動起來;招引來人才,才能有人幹事,讓經濟增長更有活力和後勁。

這項看上去全國各地都在做的“常規動作”,在安徽卻有一套特色鮮明的手法、步法、打法,發起了一輪又一輪“雙招雙引”的新攻勢,給經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今年,安徽將繼續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平臺的模式、生態的思維推進新興産業的“雙招雙引”,讓這一場場新攻勢,轉化為發展的大勝勢。

“雙招雙引”的發展邏輯

為什麼要搞“雙招雙引”?

從基層幹部,到高層領導,都有自己的見解。縱使觀點紛紜,但大家都有個共識:“雙招雙引”真的能拉動經濟增長。

從宏觀經濟上來看,投資、消費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其中投資對經濟增長有著較強帶動力,尤其是大項目的開工,可直接帶來可觀的産值、稅收、就業等。

從立項審批到建成投産,拔地而起的大項目漸漸成為當地的“大廠”,更成為盤活區域經濟的“實力擔當”。

因此,抓住投資,就抓住了經濟工作的全鏈條。

投資從哪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各地積極爭取,“雙招雙引”就是擴大有效益投資的重要手段。

那麼,“雙招雙引”給安徽帶來了什麼?

從總量來看,2023年,全省生産總值47050.6億元,比上年增長5.8%,投資的拉動和“雙招雙引”的支撐,非常關鍵。

再從各項指標上來看,正是由於抓“雙招雙引”和産業發展,安徽才能躍居中西部規上工業營收規模第一,製造業投資才能連續24個月保持18%以上的增長,才能在外貿規模上首次跑進全國前十強,才有了貸款增速連續13個月位列全國第一,才有了24萬名高校畢業生流入、110萬名農民工回流,才有了科創板上市公司達到24家、居全國第6位等成績。

與其説,“雙招雙引”單向地促進經濟增長,倒不如説是個雙向關係和“良性迴圈”。

比如,在以往,安徽的高校畢業生是嚮往滬蘇浙等地區的,因為這些地方待遇好、收入高,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也就是説,安徽以往一直是高校畢業生、農民工流出的省份。

可去年,卻有24萬名高校畢業生流入、110萬名農民工回流。這是為什麼呢?調查顯示,大家普遍反映在安徽也能拿到較高的工資了,與滬蘇浙等先發地區差距不那麼大了。綜合成本收益考慮,大家覺得家門口就業是筆“划算賬”。

工資為什麼高了呢?是因為企業利潤提高,企業利潤提高則是因為企業技術和生産力水準提升、成本更低了,再往上推一步,最終還是得益於産業培育和“雙招雙引”。

24萬名高校畢業生流入、110萬名農民工回流,帶來了更豐富的人才和勞動力,這本身又促進招才引智,推動經濟增長。

可見,“雙招雙引”既是“因”又是“果”,與經濟增長互促互進,更重要的是,它是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抓手。

“主陣地”的向“新”力

新興産業,一直是安徽“雙招雙引”的主陣地、主戰場。

安徽積極培育11個新興産業,分別是: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綠色食品産業、生命健康産業、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新材料産業、供應鏈和現代物流産業、人工智慧産業、高端裝備製造産業、智慧家電(居)産業、文化旅遊産業。

安徽明確提出,“把加強‘雙招雙引’與培育發展新興産業更好結合起來”。

邊招引、邊培育,推動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技術鏈等“多鏈合一”,是安徽“雙招雙引”的重要打法。

在實踐過程中,安徽通過産業鏈招商、基金招商、平臺招商等多重打法,塑造優良的産業生態。比如,2023年,合肥發揮産業生態優勢招引重點産業鏈項目1075個,其中百億元以上項目12個,同比增加6個,創歷史新高。

從去年開始,新質生産力,一直是個很“潮”的詞。

所謂“新質生産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態。

安徽在新興産業發展中加強對新興産業的前瞻性謀劃,著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對於安徽而言,要體現“新”,發展新質生産力,首先就得有新的技術和新的賽道。

新興産業競爭非常激烈,要想保持領先優勢,就不能光有規模,必須始終在技術上保持引領性。

比如,新能源汽車産業中,安徽正緊盯“三電”“三智”、車規級晶片等,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一體推進整車、零部件、後市場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

尤其是在創新生態方面,組建戰略諮詢委員會,構建“1+N”開放型汽車生態實驗室體系,創新體系建設類實驗室掛牌運作;啟動第二批車芯協同“攻尖”項目,組建省汽車晶片聯盟和製造中心。今年,安徽將圍繞車規級晶片、下一代動力電池、先進動力總成等領域開展産業鏈協同攻關。

未來産業是前瞻性新興産業,安徽正以打造量子資訊、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高地為牽引,系統謀劃、前瞻佈局量子資訊、通用人工智慧、元宇宙、低空經濟等産業,儘快啟動建設一批未來産業先導區。

最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慧領域,2024年將會是AI産品的爆發年。安徽今年將支援科大訊飛對標國際先進開展星火大模型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進智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全省累計建成智慧算力超12000P,構建軟硬一體全國産化智慧算力底座。

在新賽道上疾馳

一組數據足以説明安徽新興産業的強勁增勢和對工業增長的貢獻度。

2023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12.2%,佔規上工業的比重由2019年的35.5%提升到42.9%;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2%,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達到70.3%。

在新能源汽車、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等當前最重要的幾條新賽道上,安徽的存在感和競爭力、影響力都顯著增強。

抓住新能源汽車勃興的機遇,安徽在2023年將汽車産業確定為“首位産業”,致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以實現“換道超車”。2023年,安徽汽車産量歷史性突破200萬輛的大關,達到249.1萬輛,由2022年的全國第7位躍居第2位,增長48.1%。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86.8萬輛,由2022年的全國第7位躍居第4位,增長60.5%。

光伏是我國少有的獲得全球競爭優勢並實現端到端安全可控的産業。

在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安徽同樣收穫了大幅增長。2023年,安徽光伏製造業營收2967.4億元,躍居全國第3位;新型儲能産業營收801億元。合肥華晟、馬鞍山正奇光能等一批重點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産,全省光伏玻璃、電池片、組件、逆變器、儲能型鋰電池産量分別同比增長52.5%、168.1%、70.9%、88.1%、54.8%。

積體電路産量增長1倍以上,柔性顯示産業産值增長1.9倍,裝備製造産業營收突破萬億元,新材料産業産值突破5200億元……得益於新興産業的全面發力、快速增長,2023年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高於全國2.9個百分點,居全國第6位、中部第1位、長三角第2位。

有沒有掌握行業話語權、具有引領性的龍頭企業,是一個地方産業實力、經濟實力強不強的重要標誌。

隨著新興産業規模和品質的提升,安徽涌現了一批在行業內舉足輕重的本土企業,眾多國內、國際巨頭也持續加強在安徽的投資佈局。

比如,陽光電源是全球逆變器龍頭,儲能系統、新能源電站整合等業務也躋身國際第一梯隊;奇瑞是國內自主品牌申請量最多的企業,連續21年保持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大眾汽車集團在合肥建設其德國總部之外全球第一個新能源汽車研發、創新和部件採購中心。

從企業的成長到産業的壯大,安徽過往的表現很亮眼。從投資看後勁、看未來,在“雙招雙引”帶動下,去年全省新開工億元以上製造業項目2039個,其中50億元項目53個,製造業投資增長20%、連續24個月增長18%以上。

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增長,安徽新興産業發展的後勁十分充足。

平臺模式下的“組局者”

抓住了新興産業,就抓住了未來。正是因為如此重要,圍繞新興産業“雙招雙引”和産業培育的區域競爭也趨於白熱化。如何在異常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過去一段時期,安徽探索了專班推進、運用平臺模式、政府著力做産業生態等路子。

一個産業一個專班,是安徽發展新興産業的“標配”。專班是一套由政府部門、龍頭企業、科研院所、行業商協會、基金機構等共同構成的工作體系。這一機制的優勢,既在於將政府和行業專業力量整合到一起,共同謀劃産業發展的打法、路徑,讓市場需求和公共政策更好地對接,也在於破除政府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壁壘,更好地形成推動産業發展的合力。

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為例,省産業專班和光儲辦通力合作,建立跨專班、跨部門的工作會商機制、項目協同機制和數據共用機制,共同編制光儲産業專項政策,制定産業集群建設統計監測方案,共建企業庫、項目庫、平臺庫、技術庫、政策庫,有力推動了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産業、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協同發展。

運用平臺模式、做生態,也是安徽發展新興産業的重要招數。

發展新興産業,固然需要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去談,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幹,但在戰術、打法上,需要提高維度去設計,才能實現更好、更大的效果。

什麼是平臺模式?安徽省領導用了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

招商,不是僅停留在“釣魚”層級,即一個個地跑,再等投資商到府,也不能只作“發魚竿的人”,讓手底下人去“釣魚”,這樣效率不高、準度也不夠。而是要學會“織網”,教大家“撒網”,這樣的收穫遠比釣魚來得快、來得多。

這裡的“網”,就是平臺,換句話説,就是學會“組局、用局”,請客商“入局”並實現互利共贏。

比如,每年舉辦世界製造業大會,成立徽商總會,舉辦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黃山)論壇、國際商協會大會等,都是安徽運用平臺思維開展新興産業“雙招雙引”的體現,效果也相當不錯。以2023世界製造業大會為例,促成合作簽約項目587個,總投資額3425億元,合同引資額3128億元。其中製造業項目534個、總投資額3060億元,佔比分別為91%、89%。

做生態,關鍵在於完善産業發展的支撐環境。科大矽谷就是構建科技産業發展生態的典型案例。從孵化器、成果轉化平臺、海外創新中心到“基金叢林”等,科大矽谷通過全業態、全場景、全鏈條科創體系建設,匯聚高端創新創業資源,高品質運營“一棟樓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的創新單元60個以上。

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資訊技術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是産業生態的重要內容。作為省會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合肥和蕪湖未來將在發展生産性服務業上展現更大作為,助力全省提高産業吸引力和集聚度。

總結好經驗,堅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做法,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安徽在新興産業上已經取得的優勢,還將鞏固和擴大。

新興産業的成長壯大,將會給安徽的躍升持續提供強勁動能。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