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科技館,感受科技創新的奧秘;去紅色教育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行走在鄉野之間,錘鍊生活技能……進入秋季,安徽省中小學的秋季研學遊陸續展開。將研究學習和旅遊結合起來,研學遊成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方式,越來越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
安徽擁有豐富的研學旅行資源,如何在研學遊市場的迅速發展中更好地將之挖掘出來,在研學內涵和形式上不斷推陳出新,探索出一條屬於孩子們的研學遊之路,值得關注和思考。
徽文化歷史悠久 研學遊線路豐富
安徽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自然景觀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為研學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越來越多的學校和家長開始關注並參與研學遊,希望通過親身體驗和實地考察,讓學生在遊玩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校外教育活動,研學遊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還增強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目前,安徽的研學遊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各類研學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
據了解,在今年的研學活動月,安徽省舉辦了安徽研學旅遊大會,活動期間,涵蓋徽文化、紅色、中醫藥、農業、科技、工業六大主題的安徽研學旅遊示範基地名單集中發佈,安徽省研學旅遊優秀課程、安徽省研學旅遊精品線路入選名單一一揭曉,展示了安徽豐富的研學旅遊資源。
以安徽中藥科技學校建立的鄉村振興研學遊基地為例,該基地將研、學、遊一體化綜合協調發展,為探索綠色、環保、可持續迴圈的經濟發展新思路提供了平臺。此外,安徽的紅色教育基地、農耕文化、民俗非遺等也是研學遊的重要資源。
徽文化更是安徽研學遊的最大特色。省文旅廳介紹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徽研學遊”線路。徽州古村落研學之旅:學生可以參觀宏村、西遞等徽州古村落,了解徽派建築風格和徽商文化,感受古代智慧和生活方式。黃山自然生態研學之旅:學生可以登上黃山,欣賞奇峰怪石和雲海日出,了解地質構造和自然景觀的形成過程,培養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
從徽州古村落水系設計到徽文化、中醫藥研學課程,從“安徽省淮海戰役紅色烽火研學之旅”到“大國工匠科技安徽銅都溯源”研學線路……安徽各地豐富多彩的研學旅行資源、精品研學課程和研學旅行線路,催生了安徽省六大主題研學旅遊示範基地,評選出12項“安徽研學旅遊優秀課程”和12條“研學旅遊精品線路”,充分展示了安徽研學中的歷史人文之美、科技創新之光、紅色基因之力、傳統風物之美。
科技強省加快建設 “創新遊”成研學新熱點
近年來,安徽加快建設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在深化科技和産業創新上爭當先鋒,創新成為安徽的“金色名片”,也成為安徽研學遊的新引擎。
2023年夏天,在安徽合肥舉辦的“科普研學遊”系列活動掀起熱潮,“科裏科氣”的“科技景點”成為暑期人氣集聚的研學勝地。在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綜合性場館安徽創新館裏打卡1900多件科技成果展品,在科學島觀摩刷新世界紀錄的國家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在科大訊飛人工智慧科普基地感受AI的科技魅力,一場場科技盛宴吸引了來自全國的青少年“到此一遊”。
在安徽創新館,一支來自杭州的研學遊團隊開啟“科裏科氣”的研學之行。研學團隊除了能在展廳內參觀最新科技成果外,還能進行飛行體驗、參加研學課堂等多種活動,在趣味十足的旅程中感受合肥城市魅力。該館展覽展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創新館從7月份開始平均每天都要接待兩批次研學旅行團,高峰期一天接待人數達5000人。
不久前,改造升級的合肥市科技館新館和安徽省科技館新館相繼開館,煥然一新的展館吸引了眾多學生參觀學習,體驗和感悟科技的魅力。在合肥科技館講解員的帶領下,孩子們在“自然”展廳看到了栩栩如生的猛犸象和高加索野牛;在“好奇”展廳,孩子們通過體驗充滿童趣的科普展品,學習日夜交替的規律、小雨滴的形成等知識;在“我們”展廳,通過親手點亮大腦功能區,直觀了解大腦相關知識。
面對著各式各樣的科技産品,孩子們充滿了好奇心和求知欲,認真地聆聽,開心地體驗。據了解,8月份合肥科技館新館開展兩輪壓力測試,接待公眾約22000人次,開展科學課程112課時,演出科學劇21場,深受大家認可和喜愛。
教師研有所值 青少年學有所獲
“研學遊是一個行走的課堂,重在遊中學。”合肥市方橋小學德育處副主任方旻説,該校建立研學“1+1”課程模式,根據學生年齡段特徵不同,分為三個學段,從愛國主義、勞動創造、科技創新三個維度出發,分別設置了“行融創之旅,感先輩之恩”“奔赴田園,樂享耕讀”“科技創新,趣探園博”三條路線,設計了豐富多彩的研學課程內容以及實踐活動。
渡江戰役紀念館中,同學們置身一件件展品之間,感受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在農耕研學基地,同學們學習操作農耕工具、參與農耕種植活動,農耕活動的艱辛與快樂夾雜在一起,化為了同學們內心的成就和臉上的笑顏;量子科技,酷炫魔幻的科技世界,安徽創新館內的高科技展品令同學們目不暇接;高年級的同學們在合肥市園博園中,一起看遍層林盡染的五彩山河,一起走進大自然這本讀不盡的活教材,感受城市展園的文化魅力……
安徽大學社會和政治學院副教授王雲飛認為,研學遊是一種寓教于遊的教學新形態,一種走出校門開展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實踐活動,重在開闊學生視野,並培養學生的生活技能、集體觀念以及實踐能力等。在王雲飛看來,“研”是基礎,“學”是目的,“遊”是載體,要讓中小學生在研學遊中“研”有所得、“學”有所獲。他表示,要通過系統的課程設置,有效的培育方法,發展孩子的自然學習力,幫助孩子建立迎接挑戰的能力。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一些研學行程“遊”多於“學”,主要是其研學課程體系不完善、缺乏課程研發、研學導師不專業等原因所致。專業研學的成本相對較高,但有些機構並沒有足夠的資源。這是目前研學旅遊發展尚不成熟的體現。為此,要建立統一的標準和規範,明確研學遊的目標、內容和評價體系,提高研學遊的品質和水準。同時加強師資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確保研學遊的講解和指導工作能夠有效開展。
“針對研學旅遊産品價格偏高和服務品質下降等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保障遊客出行安全和權益。”王雲飛認為,這需要旅遊教育界、行業主管部門共同發力,加強旅遊人才培養,提高研學導師待遇。此外,還要加強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和強化標準,加強研學旅遊産品和內容的專業化、精細化。同時扶持和培育一批優質研學服務機構,發揮政府部門的協同監管作用,為研學旅行安全開展保駕護航。
規劃引領統籌管理 讓研學遊品質不斷提升
記者注意到,安徽各地已經在逐步規範和提升研學遊品質。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的黃山市,以聯席會議等形式加強統籌管理,制定研學旅行管理辦法,不斷促進該市研學旅行的規範健康發展。“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依託高校、專家學者等優質智力資源,組建研學旅遊專家庫,推動研學旅遊市場研究及研學課程開發;加強研學旅遊文化使者及志願者招募工作,將徽學專家、非遺傳承人等人才充實到研學旅遊導師隊伍中。”
合肥市相關部門則提出,到2024年底前,合肥將依託“生態、生活、生産”優質資源,圍繞合肥“科裏科氣、文裏文氣、鄉里鄉氣”,培育打造“工業、科技、科普、非遺、文化、生態、紅色、農業、安全、中醫藥”等十大主題研學旅行基地,解決當前研學市場産品不豐富、主題不突出、特色不明顯問題,培育更多、更好的研學旅遊基地和研學精品線路。屆時,全市“十大主題”研學旅行基地總數達到100家以上。
根據規劃,合肥市“農業主題”研學旅行基地,主要是依託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展示高科技農業技術,深化“農業+研學”,做大做強現代農業研學産業鏈,研發精品農業研學課程和線路,到2024年底前,培育10家以上“農業主題”研學旅行基地;“非遺主題”研學旅行基地將依託合肥市優質的非遺資源,發揮非遺傳承人作用,利用非遺工坊、工作室、文化館等非遺展示場所,講好非遺故事,傳承非遺技能;“生態主題”研學旅行基地將依託合肥市“國際濕地城市”水生態等優質資源,推動“生態+研學”融合,在完善國家級、省級濕地公園科普設施和基本服務設施建設基礎上,研發生態主題研學課程。
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許建民表示,近年來,安徽省把文旅産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發展研學旅行,創建了一批文旅融合、教旅融合的國家級、省級研學旅遊基地、營地,覆蓋了徽文化、紅色、工業、農業、科教、中醫藥等一系列領域,打造出紅色大別山、皖南世界遺産、徽州文化體驗、皖北歷史文化遊等一批受市場熱捧的研學産品,“安徽正在成為深受全年齡段遊客喜愛的研學旅遊目的地。”
下一步,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將繼續強化服務監管,推進研學基地、線路、課程、導師以及研學安全等要素體系建設,完善研學旅行的産品標準、運作標準、資質標準等標準體系,使研學旅行成為推動安徽文旅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