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事關醫保!安徽省醫保局推出七條便民惠民新舉措

發表于:2023-11-22 10:03  作者:周坤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責任編輯:汪影

省內異地自行外出就醫直接結算“免備案”、網上方便門診診查費“一元錢”、省內門診慢特病待遇資格互認……11月21日,記者從安徽省醫保局獲悉,近期安徽省醫保局針對系統梳理、調查研究、徵集意見中發現的問題,推出七條“醫保便民惠民新舉措”,為參保群眾提供更優質、便捷的醫保服務。

省內異地自行外出就醫直接結算“免備案”

過去,參保人員省內異地自行外出就醫時,在不了解異地就醫政策、就醫前未辦理備案的情況下,不能進行醫保直接結算,需要支付全額醫藥費用,墊資醫藥費用負擔較重,後期跑腿手工報銷比較麻煩。

現在,參保人員在省內異地就醫時,屬於非急診搶救且未辦理轉診手續的臨時自行外出就醫情形,無需辦理備案登記手續,憑醫保碼(醫保電子憑證)、社會保障卡或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即可在異地聯網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直接結算。

今後,醫保資訊系統支援參保人員省內異地直接結算“免備案”,就醫地聯網定點醫療機構HIS系統直接讀取醫保電子憑證、社會保障卡或身份證等就醫憑證資訊,實現臨時自行外出就醫人員省內異地直接結算。

網上方便門診診查費“一元錢”

以前,參保人員到定點醫療機構復診開藥或接受慢性病定期隨診問診,一般不會變更新的治療方案,但仍需前往醫院現場挂專家號或是方便門診號,經常排隊候診,比較麻煩。

如今,安徽省醫保局完善“方便門診診查費”項目價格政策,增加“網際網路遠端方便門診參照執行”的項目內涵,將“一元錢”的方便門診應用場景從線下向線上拓展延伸,方便群眾獲取網際網路醫院復診電子處方。今後,患者可以在提供復診的網際網路醫院“小程式”上,通過遠端方便門診請醫生開檢查單和電子處方,實現“線上開單,線下檢查拿藥”。

省內門診慢特病待遇資格互認

在調查中,安徽省醫保局工作人員發現參保人員在辦理醫保關係轉移、變更參保險種、變更統籌區參保等醫保關係變更時,既往已經辦理的門診慢特病待遇資格認定需重新申報才能享受,造成參保人員待遇享受不及時或中斷。而現在,參保人員在辦理醫保關係轉移、變更參保險種、變更統籌區參保等醫保關係時,各地醫保經辦機構通過提取資訊平臺數據或由參保人主動提供資訊等方式,在省內實現其門診慢特病待遇資格互認。

新增6種“免申即享”門診慢特病病種

以前,診斷為帕金森綜合症、先天性免疫蛋白缺乏症、心臟冠脈搭橋術後、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血管支架植入術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參保人員,需要按常規的門診慢特病申請途徑提交材料,才能享受門診慢特病醫保待遇,待遇享受不夠快捷。甚至有的患者因為不了解政策,沒有及時提出申請。

對此,安徽省醫保局新增6種“免申即享”門診慢特病病種,參保人員因診斷上述疾病住院治療並出院結算後,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根據醫保資訊平臺篩選的“預享受人員名單”,聯繫參保人員(或家屬)並根據其意願,直接認定相應門診慢特病,並短信通知其享受相應待遇。

新增4種“即申即享”門診慢特病病種

同時,過去診斷為重度特應性皮炎、青光眼、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生長激素缺乏症的參保人員,按常規的門診慢性病待遇申請途徑提交材料,需臨床醫師根據相關檢查檢驗結果做出診斷,待遇享受不夠快捷。

如今,針對重度特應性皮炎、青光眼、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生長激素缺乏症4個病種,參保人員憑相關疾病診斷材料,主動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申報,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在其申報通過並溝通、審核後,為其辦理相應病種門診慢特病保障待遇;待遇確認後,參保人員自申報之日起享受待遇。

手工報銷大額醫藥費用“快速辦”

根據現行規定,參保人員申請手工報銷醫藥費用,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不超過30個工作日辦結,造成部分參保人員因醫藥費用較高,個人墊付資金壓力大。為此,安徽省醫保局實現手工報銷大額醫藥費用“快速辦”,參保人員單筆醫藥費用超過5萬元的,在報銷材料齊全、未涉及意外傷害醫藥費用報銷情況下,申請手工報銷時,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在7個工作日內辦結。

職工門診統籌定點藥店“網上查”

過去,參保職工在普通門診就醫過程中,不了解哪些定點零售藥店納入了職工醫保普通門診統籌結算範圍,也不知道藥店購藥費用能否享受門診統籌直接結算報銷,從而影響門診統籌保障待遇享受。現在,市民可以通過“安徽醫保公共服務”小程式(微信、支付寶、皖事通3個端口),發佈納入職工醫保門診統籌結算範圍的定點零售藥店資訊,並根據定點零售藥店調整、納入情況,及時動態更新維護資訊,為參保群眾提供“7×24小時不打烊”查詢服務。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