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科技范”點亮“江淮糧倉”

發表于:2023-11-03 10:46  作者:王菲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汪影

“麥種已經選好,田也整好了,這兩天種子就下地!”田成方、林成網,在位於安徽省無為市蜀山鎮白湖村的糧食生産精耕細作示範點,水稻一收完,種糧大戶鐘好就忙著選種、整地,為秋種做準備。

眼下正值“三秋”生産的關鍵期,安徽各地搶抓農時,在確保秋糧顆粒歸倉的同時,有序推進秋播秋種。科技賦能,給“新農人”帶來豐收的希望。

“今年我流轉了200多畝高標準農田,每畝多收了200斤糧食!秋糧品質好、收得多,靠的是農技部門帶來的良種良法。”鐘好告訴記者,他準備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多種糧種好糧。

作為全國糧食主産省,安徽堅持藏糧于技、藏糧于地,通過科技賦能護航糧食生産。全省今年創建125個精耕細作示範點,推動農業生産提質增效,助力打造“江淮糧倉”。

無為市科技特派員倪偉説:“無為毗鄰長江,我們以省級精耕細作示範點建設為契機,推廣高質高效綠色整合技術,發展綠色農業,保護好母親河長江。當地的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5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90%、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超60%。”

以資訊化賦能現代農業,安徽省加快推進農業生産過程數字化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測土機器人、“蟲臉”識別儀、農業感測器……位於合肥市長豐縣的中科合肥智慧農業谷內,科研人員正抓緊測試各種農業新裝備、新技術。

“我們聚焦農業機器人、農業感測器、農業大數據挖掘等領域,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研優勢,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助力數字鄉村建設。”中科合肥智慧農業谷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余立祥説。

自動化育秧流水線、水肥一體自動噴灌、溫濕度智慧調控……位於安慶市宿松縣洲頭鄉的數字育秧中心內,油菜秧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數字育秧中心負責人張明正在做油菜移栽前的準備工作。

“這批油菜是油蔬兩用的新品種,我們通過數字化育秧,精準把控育秧時間,趕在明年正月十五前出菜苔,實現‘春吃油菜苔、夏收油菜籽’,提升綜合效益。”提起農業科技,幹了十幾年農業的張明顯得幹勁十足,“我們與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合作,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建設‘稻—稻—油’三季輪作生産基地,通過數字化轉型和農文旅相融合,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聚焦數字化與現代農業有機相融,安徽省加快“數字皖農”建設,以碭山、長豐、桐城等5個縣(市)數字鄉村試點以及種業、生豬、稻米、水産等8個農業細分行業産業網際網路建設為抓手,推進農業生産方式轉型。

在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連河村,千畝脆稈水稻示範田迎來豐收季。畝産650公斤稻穀加上畝産1.4噸的脆稈飼料,“一稻兩收、雙份收入”讓連河村的村民嘗到了科技豐産的甜頭。

“脆稈水稻是我們研發的綠色水稻新品種。圍繞綠色迴圈農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我們加大研發投入,探索現代農業的新模式、新業態。”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産業網際網路平臺負責人彭曉東説,“作為種業龍頭企業,公司依託種子的研發優勢,構建‘種糧一體化’農業産業網際網路平臺,連結金融、科研、種植、加工、銷售等上下游資源,通過數據和金融賦能,打通農業全産業鏈,助力小農戶融入大市場。”

科技與政策雙輪驅動,激活現代農業新引擎。記者從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獲悉,安徽省在種植端、加工端、市場端協同發力,加快農業生産方式綠色轉型,今年全省力爭實現綠色食品産業全産業鏈産值1.2萬億元,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