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城鄉手拉手 唱響“優質均衡”發展曲

發表于:2023-11-03 10:46  作者:任雷、朱茜、呂華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汪影

助學支教

優質課送到府

金秋時節,亳州市譙城區十河鎮學區中心學校熱鬧非凡,四年級的學生迎來了兩位城裏來的“支教老師”。

語文教師範慧為他們選講了《世説新語》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她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獨特的誦讀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古人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激發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

數學老師戴毅龍則選講了數學課《確定位置》。他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了實景圖與平面圖、平面圖與平面直角坐標係轉換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形結合的奇妙和數學符號的簡約之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這是當天亳州市教育局組織開展“助學支教”志願服務活動內容之一。作為“名師示範課”志願者,亳州市丹華小學的優秀教師範慧、戴毅龍的精彩授課,受到師生們的歡迎。

“范慧老師講課生動又實用,她教我們結合註釋,借助插圖,理解句子意思,學會文言斷句,掌握課本內容。”十河鎮學區中心學校四年級3班學生張茜茜説,通過課堂學習,她認識了仔細觀察、獨立思考的王戎,立志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俊傑。

“助學支教”活動是亳州市教育局常態化開展的一項志願服務活動。“通過組織名校長、骨幹教師到村鎮學校進行結對幫扶,為城鄉教師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向鄉村學校傳播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進城鄉之間教育資源的互通共用、優勢互補,助力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亳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説。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最大短板在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痛點、難點在鄉村。近年來,我省各地不斷強化教研工作專業支撐作用,通過聯片教研、送教送培等形式,有效促進城鄉教師合作交流,推動農村地區教育教學品質穩步提升。

“同學們好,我是今天送教的王老師,很高興認識大家。現在我們開始上課,請大家把課本翻到Unit 4 Section A 1a—2d……”10月29日,來安五中英語老師王靜來到舜山初級中學八年級開展送教活動。課堂上,師生交流、學生展示等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學生沉浸其中。

來安縣舜山初級中學位於大庵山腳下,地理位置較為偏遠,有學生132人,教師23人。去年9月,來安五中與舜山初級中學結對共建,推動優質教育共用。“送教活動不僅是鄉下教學的體驗,更是一次思維的碰撞,讓廣大教師得以相互借鑒、博採眾長、共同提升。”課後,王靜老師與在場聽課的老師進行了互動交流與研討,大家暢談體會,在思維的碰撞中相互學習,不斷提升。

“王老師的教學語言幽默、課程新穎,教學形式富有感染力,對我幫助很大,同學們也都很喜歡她上的課。”來安縣舜山初級中學班主任韓家飛對王靜老師的課程讚不絕口。

如今,這種形式的送教活動已成為來安縣教體局的一項常態工作。“目前已經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或支教工作制度化、常態化,校長教師由‘學校人’向‘系統人’轉變,逐步推動了縣(區)域內校長教師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來安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智慧教育

縮小城鄉差距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樣……”不久前,金寨縣同心小學的教室裏,四年級學生的歌聲清脆嘹亮。

200多公里外,南門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也拍著手,唱著同一首歌。通過教室裏的大螢幕,兩校學生面對面共用音樂的美妙。

這堂音樂課是同心小學與南門小學聯合開展的第200節課。“幾年來,我們已經同步開設英語、音樂、美術等7門課程,通過‘專遞課堂’,極大地解決了學校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同心小學校長儲誠超告訴記者。

作為省內優質校,合肥市南門小學于2017年和同心小學幫扶結對,解決部分鄉村師資缺乏等問題。

南門小學校長費廣海介紹,結對幫扶後,南門小學的優質資源通過“專遞課堂”來到山裏的孩子身邊,但當時農村學生與城裏教師互動不便,教師也很難及時掌握學生學情。

2018年,全省38所智慧學校示範校和326所實驗校同步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作為首批建設學校之一的同心小學迎來更大機遇,學校部分教師和班級均配備了平板電腦。更可貴的是,在教育資訊化的助力下,教學有了新變化。

“我利用國家、省級等教育平臺上的思政素材、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家庭教育資源開展班會課、家長會,一改過去‘乾巴巴’灌輸的形式,學生和家長的接受程度都有了提升。”同心小學音樂老師兼班主任楊金金説,“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資源,都是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最薄弱又最急需的,平臺提供了很大幫助。”

2022年3月,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線,同心小學的教育教學有了更大提升。“我們將金寨59位將軍故事等紅色資源上傳到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讓更多人了解這個將軍縣,傳承紅色革命精神。”儲誠超表示,當地紅色資源的推廣讓學校師生的自豪感、自信心更強了。

近年來,我省以國家教育資訊化試點省建設為契機,構建並不斷完善教育資訊化“三通兩平臺”,優先推進農村地區、革命老區等智慧學校建設與應用,著力縮小城鄉教育教學的“數字鴻溝”。目前全省鄉村中小學和教學點已實現智慧學校全覆蓋。“鄉村地區教育資訊化建設步伐的加速,有力促進了不少鄉村學校‘提能力,縮差距’。”受訪者一致認為。

合作辦學

就近能“上好學”

事實上,無論是送教到府還是智慧教育,都為了同一個目標: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用。

今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出“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全面推進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等。亳州市譙城區通過推進集團化辦學和義務教育聯盟捆綁發展辦學模式改革,充分發揮優質學校優勢,推動各校一體化發展,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快速擴充優質教育資源,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願望和需求。

于獻會是亳州市第一小學校長,也是“亳州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每學期除了到名校長工作室成員學校開展活動外,還會到鄉村學校開展一至兩場活動,發揮名校長工作室的輻射作用,帶動鄉村學校教育教學品質提高。

2022年初,亳州市第一小學黨支部積極響應上級黨委號召,與譙城區雙溝鎮任小廟小學聯誼共建,通過送教助學、結對幫扶、師生互助等方式,將城區優質教育資源送到鄉村,讓鄉村娃與主城區孩子共用優質教育。

“我們會根據鄉村學校的實際需求送課程、送經驗,比如針對部分鄉村學校教師年齡偏大、教學方法落後等情況,送去應用資訊技術及課改新理念等。”于獻會説。

為充分發揮縣城優質教育資源作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加速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來安縣教體局從全縣學校中選擇來安四中、來安五中、實驗小學、來安二小、示範幼兒園和永陽幼兒園等6所中小學(幼兒園)分別和農村相對薄弱的4所初中、4所小學和4所幼兒園進行結對共建。

共建單位相互分批選派中層幹部、骨幹教師進行挂職鍛鍊,共同搭建教研課題對接平臺,積極探索教研教學一體化模式。充分發揮現代教育資源優勢,試點開展遠端教學、空中課堂、同步課堂,提升教育資源共用水準。

各地紛紛推動校際合作,以集團化辦學、聯盟辦學或結對共建等形式,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學生不僅就近“好上學”更能就近“上好學”。據統計,我省參與集團化辦學的普通中小學校中,有28.3%的學校為農村學校。

不過,集團化辦學、聯盟辦學等模式雖好,但也存在一定問題。一名受訪者坦言,由於優質教育資源的增量與總量都是特別有限的,如優秀管理人才、辦學資金、優秀的師資力量等。“在已有教育供給條件下,這種辦學模式某種程度上會過度透支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也會消減了基礎教育的多樣性。”

該受訪者建議,應加強集團化辦學的頂層設計,因地制宜地優化教育集團組建方式,建立集團內部有效運作機制。不同類型的教育集團需要與之相配套的運作機制,有效協調集團內部各個成員之間在教師管理、教研、課程等方面的關係,充分發揮各成員校所長,實現共建共用。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