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亞東、陳會松/攝)
漢馬科技全自動機器人焊接生産線在焊接新能源車駕駛室。
位於合肥高新區的清新互聯資訊科技公司,是一家以視覺人工智慧為主攻方向的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研發生産的5G超高清智慧視覺産品和視頻綜合平臺、中心管理軟體等産品,應用於能源、消防、應急指揮等眾多領域。“去年營收9000多萬元,隨著疫情後市場復蘇,今年業績有望實現更大增長。”8月22日,清新互聯創始人、董事長尼秀明告訴記者。
尼秀明畢業于中科大,2014年與幾位聯合創始人共同創辦清新互聯。創業過程中,來自政府和國資背景的資金支援加速了清新互聯的成長。2016年,尼秀明團隊入選安徽省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A類名單,可享受省級1000萬元資金扶持政策。作為對省級資金的配套,合肥市及合肥高新區也給予1000萬元資金支援。
政府資金和國資背景基金對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支援,是推動科技産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探索形成了‘基金+産業’‘基金+基地’‘基金+科創’的打法,構建起良好的産業投資生態圈。”省投資集團旗下省高新技術産業投資公司負責省級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扶持資金的管理工作,省高新投公司董事長徐先爐介紹,自2014年以來,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扶持項目已投放資金14.72億元,累計吸引扶持科技團隊企業265家,吸引15個院士團隊在皖創新創業,引進高層次人才超過3000人。
與傳統行業不同,科技公司在初創期往往會經歷較長的研發階段,投入大,與高成長、高回報伴隨的是高風險。要支援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創業,解決其早期融資難題非常重要。從財政資金到國資背景的基金,安徽省在支援科技人才創業方面,給予了相當優惠的條件。“省級對於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的扶持資金,在扶持的企業滿足稅收或上市指標後,所佔有的股權直接獎勵給創業團隊。”省高新投科創部負責人桂斌説,這極大降低了融資成本,創業團隊既能夠獲得相當大的財務回報,還有利於在後續融資時保持對企業的實控,有效激發了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熱情。
致力於細胞工程核心技術的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公司,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力量,建設腫瘤細胞庫,為腫瘤藥物研發、臨床治療等提供支援,去年營收6000余萬元。中科普瑞昇創業過程中,來自政府扶持資金和産業引導基金的支援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在2016年入選省高層次人才團隊B類名單,獲得省市各600萬元的資金支援。”中科普瑞昇總經理任濤告訴記者。2020年,省高新投管理的“三重一創”基金又向中科普瑞昇投資,支援企業建設省精準用藥工程實驗室。
與真金白銀的支援同樣重要的是,國資投資管理機構在幫助缺乏經驗的創業者規避融資“陷阱”上也能發揮關鍵作用。尼秀明在創辦清新互聯之前,曾創辦過另一家公司。“那是2002年,風險投資的概念還沒普及,創業生態也不像今天這樣完善。我們因為缺少啟動資金,引入了外部投資人,但為此放棄了大部分股權。”尼秀明回憶,當時,自己和創始團隊缺少融資經驗,失去了對企業的控制權,導致企業長遠發展受到影響。這也是尼秀明後來在創辦清新互聯時,對股權融資非常謹慎的原因。
中科普瑞昇融資過程中,省投資集團、合肥産投集團等戰略投資者,對中科普瑞昇的股權結構進行了優化設計。因為恰當的估值和合理的股權設計,中科普瑞昇在經過多輪融資後,創始團隊仍持有合適的股權比例,形成了較為合理的責任安排和利益連接機制。
對科技人才團隊創新創業的強有力支援,不僅激活了本地人才資源“存量”,更吸引外地人才來皖逐夢,創造了“增量”。省投資集團發揮國資投資平臺功能,打造“科大矽谷”核心區中安創谷科技園,已累計招引490家企業。連續六年承辦“創響中國”安徽省雙創大賽,吸引7253個海內外項目報名參賽,其中海外項目1344個,推動68個海外項目和37個省外項目落地安徽。
作為省新興産業發展基金管理人,省鐵路基金公司圍繞新興産業發展與“卡脖子”技術突破,在招才引智上持續發力,注重把行業高端人才團隊招得來、留得住。以2021年末投資的景澤生物醫藥為例,通過投資招引企業註冊地自江蘇南通海門搬遷至合肥高新區。企業核心團隊帶頭人曾主持及參與我國20余項生物新藥研發,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榮譽,首席科學家擁有發明專利超過30項。日趨成熟的融資環境和投後賦能,正催生強大磁場效應,有力吸引各類人才匯聚安徽、創業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