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慈善事業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近年來,安徽省慈善事業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發展戰略,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發展壯大人才隊伍,不斷加強組織培育,創新實施慈善項目,推動慈善救助在扶弱濟困、鄉村振興、社會救助、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培育多元主體,凝聚多方合力
8月中旬,臨泉縣八里槐鎮駐村社工李艷通過了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考試,獲得了初級社工從業資格。“終於‘轉正’了!”李艷興奮地告訴記者,拿到社工資格證後,將運用專業社工知識,更好服務鄉村振興,引領群眾向上向善。
去年3月,省民政廳等10家省直單位聯合印發《善行安徽行動方案(2022—2025年)》,對安徽慈善事業高品質發展作出部署,通過進一步培育多元慈善主體,創新慈善活動,加強慈善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草木蔥郁”的安徽慈善事業創新生態。
我省著力培養本土型、專業型、複合型社會工作實務人才,今年先後舉辦3期慈社人才培訓班,培訓600余人。引導基層社會服務人員參加全國職業水準考試,今年全省4.7萬人報考,創歷史新高。目前全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近12萬人,全省實名註冊志願者超1300萬人。
慈善組織是發展慈善事業的重要主體。我省加大對慈善組織、志願服務組織的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共培育慈善組織396家,其中具有公募資格的82家;志願服務組織900多個,志願服務隊4.3萬支。全省已建成社工站1507個,覆蓋率達99%,形成慈善事業穩步發展的合力。
創新實施項目,功能不斷拓展
今年7月,我省在全省範圍內啟動實施“幸福家園”村社互助項目,以親情鄉愁為紐帶,圍繞村社居民的實際需求,設立扶危濟困互助基金眾籌項目,匯聚慈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我省還指導各地以社區(村)或鄉鎮(街道)為單位廣泛建立社區(村)基金,充分發揮社區慈善幫困扶弱、盤活資源、激發潛能的作用。目前,全省社區(村)基金試點超1200支,募集資金超4900萬元,已使用2200余萬元善款。
促進長三角地區慈善組織協同發展,省慈善總會聯合滬蘇浙慈善總會合作開展長三角慈善一體化金寨革命老區聯合幫扶項目,籌資350萬元,重點救助大別山(金寨)革命老區革命英烈後代困難家庭。設立“聚社力·興鄉業”鄉村振興專項基金,籌資260萬元動員引導全省社會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幫扶項目。我省公益慈善組織還在更廣闊領域發揮更大力量。
厚植向善氛圍,效果持續釋放
8月28日,巢湖市黃麓鎮“皖家童樂”公益課堂走進該鎮建中行政村昶方自然村,開展“走進色彩世界,繪就美好未來”主題繪畫活動。這是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發起的“皖家婦兒關愛行動”項目之一。
2019年,省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設計並推出了“皖家婦兒關愛行動”項目。該項目涵蓋“微心願學習包”“皖家童樂公益課堂”“徽姑娘助學行動”等子項目,聯動全省各級婦聯、社會組織、愛心企事業單位及愛心人士積極參與。4年來共吸引帶動189.6萬人次參與捐款,募集愛心善款4294.5萬元,資助婦女兒童近2萬人。
慈善效果持續釋放,慈善生態逐步向好。今年,安徽六安市迎駕慈善基金會已使用資金1.26億元,全部為迎駕集團公司捐贈。安徽張海銀種業基金會自2013年成立以來,公益事業總支出1700多萬元,1.3萬餘人次受益。安徽醫科大學教育基金會針對心肺復蘇救護等社會急救需求,設立專項基金,截至2022年,累計超過9000名師生接受培訓,不斷涌現出守護生命的先進事跡。
慈善規模持續壯大,慈行善舉深入人心。自2021年8月換屆以來,省慈善總會共籌募慈善款物2.4億元,實施慈善項目23個,在善行安徽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共同富裕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近5年,省紅十字基金會累計募集社會捐贈款物達5.5億元,救助各類困難群眾2.96萬人。去年,我省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全省累計接收捐款超7300萬元,用於革命老區、大別山區暖民心工程和困難群眾救助……
大愛無聲聲自遠。一次次奉獻,一樁樁善舉,匯聚起了“善行安徽”的強大合力,涵養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慈善無處不在,慈善人人可為。個人和社會的積極參與,必將讓慈善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追求,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提供道德滋養,讓慈行善舉在安徽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