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省印髮指導意見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發表于:2023-08-21 11:27  作者:王弘毅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資料圖片)(通訊員 蘇自山、孔令斌/攝)

行駛中的商合杭高鐵。

(資料圖片)(通訊員 呂華/攝)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專家(右)在來安縣第二人民醫院坐診。近年來,來安縣汊河鎮和江蘇省多家醫院共建重點專家工作室。

8月20日上午,在安徽省紮實推進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大會上,省發展改革委負責人解讀了《關於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意見》。它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印發,對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具有深刻而重大的意義。

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提出,長三角一體化是安徽發展的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指導意見》將“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要求貫穿全篇,“三個突出”是這份文件的主要考慮因素。

第一個突出,是“突出拉高標桿”,就是以更高標準、更寬視野、更大擔當來謀劃安徽的發展,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錨定長三角“一極三區一高地”戰略定位,打造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升級版。

第二個突出,是“突出鍛長補短”。安徽在長三角中,既有優勢也有短板。“鍛長補短”,就是要發揮安徽創新活躍強勁、製造特色鮮明、生態資源良好、內陸腹地廣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優勢,吸引和集聚高端經濟要素、高能級經營主體、高層次人才和全球資本,推動安徽成為長三角不可或缺的重要增長極。同時,注重全省域一體化和長三角一體化互促共進,把發展落差變為發展空間,促進省內區域協調均衡發展。

第三個突出,是“突出重點發力”。緊扣“一體化”和“高品質”兩個關鍵詞,圍繞推動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率先突破,謀劃實施一批升級版的重大工程、重大平臺、重大項目,打造更多具有顯示度的標誌性成果,以點帶面實現全省域、全方位深度融入。

《指導意見》提出“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強擔當,在深化科技和産業創新上當先鋒,在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上走在前”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圍繞區域協調、科技創新、産業發展、基礎設施、對外開放、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等8個領域,提出70條具體舉措,設置14個重大工程、行動專欄。

比如,在區域協調方面,提出“構建全省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新格局”的任務。以“融圈進群”為方向,推動合肥都市圈與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聯動發展,提升城市群輻射聯動效應。持續推進滬蘇浙城市與皖北城市結對合作幫扶、六安與上海對口合作,加快長江城市帶、省際毗鄰地區、省際産業合作園區、“一地六縣”産業合作區建設,全力增強欠發達區域高品質發展動能。

在科技創新領域,安徽將攜手滬蘇浙共同打造深度融合協同創新體系。將以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建設為旗幟性抓手,深化“兩心同創”,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安徽中心,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科大矽谷”、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等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推動科創金融良性互動,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共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圍繞産業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了“合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産業體系”的任務目標,即深度參與長三角産業分工協作,堅定不移做大做強汽車“首位産業”,加快壯大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推動傳統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加快量子科技、人工智慧等未來産業佈局;打造長三角“大糧倉”“大廚房”,提升區域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能力;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建設長三角休閒旅遊度假“大花園”。

深化公共服務合作,推動長三角公共服務便利共用。《指導意見》提出,著力補齊民生短板,推進與滬蘇浙重點民生領域資源共用,拓展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應用場景,研究落實“同城待遇”;推動教育協同、區域醫療合作,共建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提升全省人民在一體化發展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