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程兆、范柏文/攝)
8月16日,派河口船閘緩緩打開,貨輪向北駛向淮河,標誌著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開啟試運作。
8月16日,記者從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獲悉,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開啟試運作。至此,安徽省長江、淮河、江淮運河形成“兩橫一縱”主航道。這也意味著,船隻今後不必繞道京杭大運河,可以通過江淮溝通段航道通往淮河、長江,航運里程將縮短200公里以上,可節省大量運費。
引江濟淮工程連通長江與淮河,按照“雙線引江、三湖調蓄、四路北上、八大樞紐”的總體佈局,是集供水、航運、生態效益於一身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其中,包含江淮溝通段航道在內的江淮運河是平行于京杭大運河的我國第二條南北水運大通道,也是我國在建規模最大、路線最長的人工運河,航道總里程約355公里,二級航道約186公里,三級航道約169公里。本次通航的江淮溝通段全長167公里,為新建Ⅱ級航道,新建2000噸級船閘3座,改建、新建橋梁、渡槽35座。還建有1個服務區和5個錨地。派河口服務區位於派河入巢湖口處,共佈置14個泊位,包括10個錨泊位以及1個救援泊位、1個服務管理泊位、1個維修泊位和1個加油泊位。
江淮運河通航後,安徽境內形成“工”字型航道水運網,改變了淮河地區與長江地區之間水運繞道京杭大運河的現狀,縮短200公里至600公里運輸航程。“通航後,水路運輸將更通暢、更便捷、更經濟、更環保。”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曦介紹,經測算,通航後未來每年可節約大宗貨物運費超過60億元,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近180萬噸。
根據安徽省交通運輸綜合執法監督局此前發佈的《關於引江濟淮工程航道江淮溝通段試運作的航行通告》,此次試運作範圍為江淮溝通段(自淮河入口至合裕線巢湖湖區段26號標)航道,航道等級為Ⅱ級,淮河側為上游,巢湖側為下游。試運作前期為2023年8月16日至2024年3月31日,船舶可在每日7:00至18:00通航。2024年4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為試運作後期,船舶可24小時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