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一年吸引30萬高校畢業生,合肥靠啥

發表于:2023-07-12 11:13  作者:郎競寧 梁睿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唐義瑞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但高校畢業生數量再創歷史新高,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群體壓力仍然較大。對城市來説,既要直面就業難題,把這個最大的民生工程抓好,同時也希望吸引人才,加強人才儲備,為城市創新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安徽合肥這幾年就在這件事上猛下功夫,去年新招引高校畢業生首超30萬人,今年力度更大,努力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實現“同頻共振”共同發展。

“合肥請您來,20萬個崗位供您選”,安徽合肥市今年的就業招聘活動依然如火如荼。為方便合肥市外的高校應屆畢業生、港澳臺地區和海外留學人員就業,合肥創新推出“擇業邀請碼”。只需通過微信小程式預約,就可擁有專屬“邀請碼”,不僅能獲得來合肥市的交通補貼,還可免費乘坐市域內的地鐵、公交,免費參觀安徽創新館、環巢湖十大濕地等。

來自海南大學的周玉嬋特意從海口趕來合肥參加線下招聘會,“合肥給我們這些外地畢業生補貼交通費真的很暖心,希望未來可以在這裡發展”。畢業于西安工業大學的張若愚則説:“合肥能夠拿出這麼多崗位,也反映了這座城市産業強、企業多,發展態勢好。”

即便6月11日要畢業答辯,上海大學碩士研究生吳波還是乘坐6月10日早上6點多的動車,專程來合肥參加一場現場對接會。“我對科研類工作很感興趣,希望在合肥能夠找到相關工作,有更好的發展。”吳波在合肥市就業資訊共用平臺小程式上,一眼就“相中”了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的相關崗位。來到現場後,吳波向招聘人員諮詢了工作相關內容,“這場對接會對我們應屆畢業生來説很及時,現場企業也很優質”。

論經濟總量,在中部省會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中,合肥並不耀眼。但在去年,合肥新招引高校畢業生首超30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5萬人。合肥連續5年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榜單。合肥為何能在人才招引方面表現突出?又如何能讓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近日經濟日報記者走進合肥,探尋這裡成為聚集人才新高地的原因。

圍繞創新鏈形成人才鏈

要解決就業難題,先要創造足夠多的崗位。對於城市來説,要想吸引人才,成熟高效的産業鏈條必不可少。

近年來,合肥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瞄準國家戰略導向,聚焦市場需求,以建設新型螢幕件、積體電路、人工智慧3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為牽引,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成為合肥高品質發展的主動力。“芯屏汽合”(芯,即積體電路産業;屏,即新型顯示産業;汽,即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合,即人工智慧賦能製造業融合發展)以及“急終生智”(急,即城市應急安全産業;終,即智慧終端産業;生,即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産業;智,即智慧語音及人工智慧産業)成為現象級産業地標。去年,合肥市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産值比重達56.2%,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8%,目前合肥市主導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吸引各類人才超40萬人,為城市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009年我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讀書,隨後進行創業。合肥有量子資訊技術團隊集聚區,不僅有完善的配套服務和政策支援,還有眾多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能讓我們的技術方案快速落地。”國儀量子董事長賀羽説。

在有著“量子大道”之稱的合肥市高新區雲飛路,分佈著包括國儀量子、本源量子、國盾量子等20多家與量子相關的高科技企業。僅國儀量子、本源量子和國盾量子3家企業就已聚集人才超千人,其中碩博人才近300人。合肥市高新區還分佈著科大訊飛、四創電子、華米科技等不同行業的領軍企業,在頭部企業帶動下,這裡逐漸形成了人工智慧、積體電路、量子資訊、網路安全、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高端産業集群。

林茂鳥有歸,水深魚知聚。量子産業是合肥以高品質産業集聚吸引人才的縮影。完善成熟且高品質的産業集群給了人才廣闊的用武之地。目前,合肥高新區內企業員工超50萬人,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超47%。“合肥蓬勃發展的新興産業讓科研人員能將所學理論和技能應用於科技創新實踐,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為科技強國事業貢獻力量。”國儀量子産品經理代映秋説。

來到合肥市長豐縣下塘鎮汽車工業園,一輛輛雙層轎運車不時從記者眼前駛過,將剛出廠的新能源汽車發往各地。長豐縣地處合肥市北部,這個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如今靠著新能源汽車成為安徽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憑藉區位優勢,比亞迪合肥基地在2021年落戶下塘鎮。“現在差不多每50秒就下線一台車,比我們做一個燒餅的速度都要快。”下塘鎮鎮長許慶美感慨道。

企業産能擴大帶動了用工需求激增。“去年七八月份,比亞迪用工量達到高峰,最高時每月有7000個崗位需要人。”長豐縣人社局黨組成員王蕓介紹,當地人社部門主動協調,通過産教融合、校企對接等方式,為企業輸送汽車、機電、電腦等方面的專業人才。

龍頭企業處於産業鏈核心,能夠帶動上下游産業實現發展與協作。比亞迪的到來吸引了不少新能源産業鏈配套企業落戶下塘鎮。廣東精美特種型材有限公司長期為比亞迪生産配套産品。“得知比亞迪落戶下塘,他們便主動找到我們尋求合作。”下塘鎮副鎮長陳新宇説。

動力電池企業是長豐縣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的重要一環。中創新航于2021年8月落戶下塘鎮。“這幾年新能源行業發展勢頭強勁,中創新航是動力電池行業的頭部企業,我看中的是這裡的發展機遇。”2022屆畢業生鄭桃説。

找準産業發展與人才成長結合點,是合肥市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佈局人才鏈的生動體現。目前,合肥正全方位強化項目招引、建設、投産服務,擴大項目帶動就業,搶抓重大項目投産落地機遇,發動企業開發“人才儲備崗”。去年,合肥提供重點産業鏈就業崗位超10萬個。

精準對接“授之以漁”

有了充滿活力的産業和豐富的崗位,合肥鉚足了勁招引高校畢業生就業,將高校畢業生就業納入全市人才工作統一安排,推出服務人才發展若干政策,一方面誠邀外地大學生來合肥就業;另一方面誠請本地大學生留在合肥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高品質就業。

合肥高新區把“千師萬生進高新”與“訪企拓崗促就業”活動緊密結合,邀請高校通過“座談交流+走訪企業”的形式,政校企三方“面對面”“零距離”地探索校地合作、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與新途徑。截至目前,已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建築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30余所高校走進高新區與政府交流、與企業合作。

合肥經開區則成立了人社服務專員隊伍,在合肥率先推出人社服務專員聯繫重點企業制度,17名人社幹部“一對一”包聯56家重點企業開展招才用工,今年已幫助重點企業招工4.2萬人。該區還遴選30名在區內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擔任“引才大使”,推介人才政策和就業需求資訊。

一頭“引進來”,一頭“走出去”。合肥繼續辦好合肥專班“高校行”和高校師生“合肥行”活動,統籌破解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才難,打通“專業—就業—産業”最短通道,最終實現人才來就業、成果來轉化。在今年春季舉行的“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中,合肥組織8個工作組分赴北京、上海等15個城市的41所高校開展招才引智活動,收到簡歷近3萬份,達成就業意向8549人,其中碩士以上4146人,與41所高校商榷簽訂暑期社會實踐基地共建協議。在高校師生“合肥行”活動中,合肥邀請全國42所高校500多名博士來合肥考察,與北大、清華等14所高校簽署校地合作協議,推動更多優秀學子在就業實踐中了解合肥、選擇合肥。

一項項創新舉措換來纍纍碩果——從去年合肥市新增就業參保30.15萬高校畢業生的來源地看,19.65萬名大學生來自合肥以外的高校,佔比65.2%,市外高校畢業生成為合肥新增就業參保的主力軍。

除了做好外地人才吸引工作,合肥市還努力做好本地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去年,在肥高校近20萬畢業生去向落實率95%以上,留肥率達50%。而今年合肥市有高校畢業生22.67萬人,在去年基礎上又有所增加。如何幫助大學生更好融入就業市場,合肥也在不斷探索新路徑,加強實踐引導和分類幫扶。

校企産教深度融合,是合肥加強就業實踐引導的重要舉措。

到今年7月,樣板中心現場工程師盛健已入職大眾安徽一年。2021年,還在讀大三的盛健經層層選拔,和其他32位來自合肥學院等高校的學生一起成為“種子工程師”,開展為期一年的企業學習。2021年8月初,盛健的大四課堂就搬到了大眾安徽的車間,汽車生産流程和時間線培訓、整車坐標係RPS培訓、EFFFT高壓安全培訓……“課堂學不到的最新知識,平時見不到的德國專家,都成了我們學習的日常,理論與實踐在一線最前沿相互驗證。”盛健説。

“一年的學習帶給同學們很多變化,在他們身上慢慢體現出‘國際視野、高素質、應用型’這些關鍵詞。”大眾安徽樣板中心經理馬丁説。“合肥學院和大眾安徽作為人才培養的雙主體,統籌協調專業建設、教學管理、實習實訓、創業就業等問題,並就合作辦學中的重要事項共同作出決策。”合肥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王仁寶説。合肥學院和大眾安徽將大眾安徽研發、生産、管理和商業運作等流程融入教學環節,形成“創新引領、交叉融合、需求導向”的未來汽車技術和移動商業人才培養體系。在“多場景、多階段、多目標”培養模式中,“種子工程師”的專業素養、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不斷提升,更好地滿足大眾安徽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合肥的就業引導措施中,實訓營項目也很有名。它在青年求職過程中,能夠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求職期間最大的困難是不會做簡歷,在實訓營老師教會了我如何有針對性的製作簡歷,對我幫助很大。”何靜怡是合肥本地人,2022年畢業後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通過所在社區微信群了解、參與到實訓營項目中。

實訓營項目是人社部在安徽試點開展、主要面向離校未就業大學生的“求職能力實訓營”。4月15日,首期實訓營在合肥市包河區人力資源市場啟動。培訓共7天,首期招募並篩選了27位學員。他們當中既有2023屆高校畢業生,也有往屆畢業尚未簽就業協議的學生及其他青年就業群體。

通過案例分析、籌備路演等沉浸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實訓營從簡歷製作、面試技巧、就業觀念等多方面對學員開展幫扶與指導。首期實訓營的班主任吳江介紹,“從學員篩選開始,我們就觀察他們在求職就業方面有哪些不足,比如有的學員總想一步到位,我們就引導其在沒有找到理想崗位之前不妨‘騎驢找馬’,先就業再擇業;有的學員不善溝通,我們通過模擬面試消除學員的求職恐懼感”。在課程最後一天,包河區人社局還安排了就業雙選會。合肥京東方、合肥海爾工業園、安徽青松食品等10余家企業走進課堂,為學員們帶來包括工程類、研發類等實習或就業崗位。

如今,第一期實訓營已順利結束,有18位學員找到了心儀崗位,平均薪資在5000元左右。包河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計劃在暑期舉辦第二期實訓營課程。未來將以點帶面,繼續擴大學員規模。

除了提升高校畢業生的求職能力,合肥還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崗位推送力度。今年2月合肥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組織開展了2023年“我在合肥等你”直播帶崗專場雲聘會,邀請年輕人熟悉的電商網紅為比亞迪、聯寶電子、格力等6家企業直播推薦崗位,介紹人社部門政策。在直播的2個多小時內,觀眾多達1400萬人次,收到簡歷2萬多份。直播帶崗讓求職者可以足不出戶了解崗位資訊,也讓企業簡化招聘流程、降低成本,同時提高了公司知名度,更好實現人才與企業的“雙向奔赴”。據了解,去年合肥市共舉辦14場重點産業鏈企業雲聘會,組織約2萬家企業發佈崗位17.1萬個,累計超230萬人次觀看,線上接收簡歷51.2萬份。

給空間給舞臺

人才招得來,還要留得住。工作提供的平臺領域是否廣闊、個人發展通道是否暢通,能否讓人獲得幹事創業的成就感,這些對於留住人才都很重要。

擁有雙博士學位的姜帥是安徽舜禹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從海外引進的高學歷人才。2021年6月,姜帥進入舜禹股份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舜禹股份聯合培養的博士後,主要負責節能錯峰智慧供水系統研究及示範工作。

“用水點都要增加電動調節閥、流量計和壓力計,每台設備都要具備數據遠傳與遠控功能。”對姜帥提出的科研要求,公司安裝部和技術部立即響應,兩周內完成改造。最終,姜帥開發的智慧供水系統成功運作,他本人也逐步成長為供水領域的行業專家。最讓姜帥興奮的是,他參與的住建部“節能錯峰智慧供水系統開發研究”項目驗收通過後,他有望直接躍升為高級工程師。這得益於安徽省出臺的博士後研究人員高級職稱評審認定辦法。其中規定,在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期間,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1項或作為主研人員(排名前五)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子課題、省(部)級科研項目1項或主持市(廳)級科研項目1項,申請認定前項目實施完成並通過主管部門驗收的,可直接申請認定副高職稱。此項舉措有助於破解企業研發人才的職稱評定難題,既是對人才能力的認可,也助推了企業的創新研發。

“小到一個拖把池的改進,大到研發項目、科研課題的申報,我們都會給予50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獎金。每個月除了工資外還有學歷補貼,用於鼓勵員工自我提升。”舜禹水務人力資源部總監韓曉紅表示。

對人才幹事創業的支援,合肥不僅扶開工、送一程,更在他們遇到難題時伸出援手。“2018年1月,合肥高新區給我們投資了800萬元,真是雪中送炭。”東超科技創始人韓東成説。彼時,韓東成及其團隊成員都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即將畢業的研究生,他在北京中關村參加路演時遇到合肥高新區負責人。“當時別人評價我們是‘三無産品’——無頭銜、無職稱、無論文,但合肥高新區還是堅持投資,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韓東成説。高新區的投資讓韓東成及其團隊得以繼續經營,如今的東超科技已經成為空中成像領域的領軍企業。目前東超科技已完成5輪融資,融資金額超3億元,其中政府資金3000萬元。“政府投資基金允許我們創始人按原價回購股份,這一點很不容易,避免了創始股東在企業創業階段過多稀釋股權,讓人才能夠安心創業發展。”韓東成表示。

目前,合肥市正在探索一條國有資本領投、社會資本跟投的“科創+産業+資本”的投融資模式。合肥現已建立總規模超過3000億元的基金“叢林”,包括市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引導基金、産業基金等,構建起全週期、差異化的基金投資體系。其中去年新設的種子基金,注重投早投小投科技,總規模達5億元,風險容忍度達50%。已立項人才項目87個,充分發揮對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第一撬動力”的作用。

“人才引進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合肥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謝超説,去年以來,合肥市在全面梳理人才政策基礎上,整合出臺服務人才發展的若干政策,為人才解決住房、醫療、子女教育、配偶就業等所有需求。“2023年合肥市在人才招引和服務保障大提升行動中提出了新增高技能人才超4萬人,新增高校畢業生35萬人的目標。”合肥市人社局副局長劉峰表示,“我們對完成這個目標充滿信心。”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