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政策 > 

安徽省巧用金融工具 讓科創企業“知産”變“資産”

發表于:2023-07-10 09:50  作者:何珂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汪影

在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集地的實踐中,安徽正鉚足幹勁,深耕科創“栽樹工程”,激活新興“産業森林”。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高科技、高成長、高風險、輕資産的科創企業在成長髮展過程中,普遍面臨著融資難題。為讓科創企業“知産”變“資産”,我省創新財政資金扶持方式,巧用金融工具,通過構建覆蓋省市縣三級科技融資擔保體系,建立全國首家省級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為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精準導入資金鏈,促進“科技—産業—金融”的良性迴圈。

健全科技擔保體系,助力企業更好創新發展

“今年遷址到合肥高新區後,就感受到了當地‘保姆式’服務。”天宇航空數據科技(合肥)有限責任公司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張迪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從北京來到合肥,除了公司發展與當地政策吻合之外,優良的營商環境也是他們選擇合肥的重要因素之一。

短短幾個月,融資便捷就給張迪留下深刻印象。“我們的客戶主要是機場、航空公司等,參與的項目普遍週期比較長,墊付資金較多,公司對流動資金的要求特別高。”張迪説,今年以來,訂單量不斷攀升,對資金的需求量也跟著增長,“當地政府在了解我們有資金需求之後,引薦了不少金融機構,其中科技擔保的産品與服務很切合我們這種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對接之後,幾百萬元的資金很快就到賬,我們也更有底氣承接訂單了”。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科技型企業普遍具有“三高一輕”,即高科技、高成長、高風險、輕資産的情況,而且規模小、分佈廣,金融機構獲客難,金融服務成本高,融資難問題較為突出。為下好創新先手棋,我省2018年底設立全國首家省級政府性科技融資擔保機構,成立以省科技廳為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信用擔保集團等為成員的科技融資擔保工作聯席會議,在省擔保體系基礎上,構建全省科技融資擔保體系。

目前,全省科技融資擔保體系成員135家,服務對象主要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擔保費率不高於1%,平均擔保費率不足0.8%。

受益於安徽科技擔保政策,一批科創企業迎來融資“及時雨”。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該體系累計開展科技融資擔保業務978.31億元,服務科技企業12767戶(次),對全省科技創新貢獻呈“5568”特徵,即服務全省50%科技企業、50%專精特企業,信用貸款佔比60%以上、十大新興産業佔比80%以上。

放大財政資金杠桿,投入1元撬動融資超100元

“企業中標北京冬奧會會場照明工程後,訂單暴增、研發加大,導致流動資金緊張。”安徽輝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照明工程設計施工一體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董事長徐濱説,因無抵押物,貸款一度陷入困境,“省科技擔保公司了解情況後,幫助協調銀行,並以純信用的方式為企業提供擔保,500萬元貸款很快到賬”。

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正自上而下撬動更多擔保資金去支援、引導信貸資源流向科創領域。

“經專業測算,財政在風險防範資金每投入1元,至少可撬動融資額100元。”省科技擔保公司董事長朱安國説。

朱安國認為,扶持科創企業,如完全靠財政資金補貼,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專業性、靈活性不夠;如果完全靠市場,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資本逐利性強,科創企業控制權旁落,不利於長遠發展。兩種模式各有優劣。

“安徽揚長避短,創新科技擔保機制,針對性解決科技企業融資難題。”朱安國説,科技擔保機制有三大特點,一是純信用,不需提供反擔保措施,基於專業技術人才、智慧財産權等即可融資;二是高效率,對銀行審批通過的500萬元以下貸款,見貸即保,批量服務,照顧到科技企業成長快特點;三是全週期,針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推出不同産品,提供額度不同的融資需求。

應需而生、因需而變,科技擔保機制,讓各項金融支援政策和創新産品直達科創企業最需要的地方,成就科創主體與金融機構的“雙向奔赴”。

“我們是一家典型的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安徽優旦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勇俊坦言,科創企業在研發人員投入、科研條件建設等方面都需要大量先期投入,但經濟收益需要等到科技成果最終轉換為被市場認可的産品後,所以在此階段資金缺口通常較大,外加缺少金融機構認可的有效抵押物,導致科創企業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彭勇俊回憶,2021年,公司正處在由初創期進入成長期的關鍵切換點。“當時,省科技擔保公司通過‘批量貸’産品為企業提供純信用擔保貸款500萬元,有效解決了我們備貨資金問題,保障了訂單交付,最終幫助公司當年度業績翻番。”彭勇俊説,“結合公司的發展狀況,去年科技擔保又將我們的授信期從1年調整到3年,減輕了短期還款壓力,讓我們更加沒有顧慮地開展長週期産品研發工作,公司的發展有了更多後勁。”

完善政策支援環境,實現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

最近,安徽天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8條鋰電池隔膜生産線正在調試安裝中。

“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佔比不小,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設備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對資金的要求也就更高。”該公司董事長胡偉表示,在科技擔保的助力之下,企業成功獲得1000萬元的融資,“在傳統印象中,一般企業貸款最多幾百萬元,但在新政策的支援下,我們貸到千萬元,這對企業的後續創新發展起到了很大助力。”

胡偉所説的新政策是界首市設立的科技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

“相對於一線城市,我們這邊的金融生態相對單調,而政策性科技擔保體制可以有效補‘短板’。”界首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濤介紹,2020年界首市政府出資2000萬元,設立科技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在安徽省現有政銀擔風險補償基礎上,對合作銀行、擔保公司按照新型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分擔後實際承擔責任,資金池承擔30%。

“目前,累計入池企業106戶,佔全市科技企業58%,累計貸款金額4.3億元,財政資金放大倍數21.5倍。更重要的是,尚未發生一起代償,政府沒花一分錢,已撬動近4.3億元融資,這是機制創新的活力體現。”劉濤説。

界首市在全省率先設立科技融資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後,岳西縣等地隨之跟進。目前,省科技擔保公司與全省60個市(縣、區)建立緊密合作關係,地方把原有的財政撥款模式變為風險補償金形式,建立累計超3億元風險補償資金池,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

放眼全省,2022年,我省制定《安徽省科創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管理暫行辦法》,針對科創企業輕資産、高成長等特點,試點設立2億元省級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對科技企業貸款本金損失予以最高35%的風險補償,降低科創企業融資成本。

截至5月末,參與資金池合作的22家合作銀行、34家擔保機構累計放款總金額794.86億元、14310戶,各機構科技企業貸款增幅同比均超過30%,部分機構增長超60%,其中,人工智慧、先進製造等新興産業行業企業佔比在90%以上。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