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發表于:2023-05-23 11:01  作者:汪喬 許夢宇 王克青  來源:中安線上  責任編輯:唐義瑞

今年5月22日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後的第一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當天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獲悉,我省推動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目前,我省林木種質資源普查登記名錄達1300余種,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達5481份;中國特有的“活化石”揚子鱷野外穩定種群數量已超過1000條,長江生態的“晴雨錶”長江江豚在安徽段種群數量增長明顯;東方白鸛、黃嘴白鷺等眾多鳥中國寶從“初現”到“頻現”安徽,“用翅膀投下了生態贊成票”。

構建空間保護體系,全省共建有自然保護區109處

據了解,我省出臺全國首部省級林長制法規《安徽省林長制條例》,修改《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等20多部涉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法規和規章,印發加強長江(安徽)水生生物保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等實施意見,為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各市結合實際推動實施風景名勝區“一區一法”,出臺《安慶市長江江豚保護條例》。馬鞍山市與南京市、鎮江市協同制定《關於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共同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完整性和生態系統穩定。

全省擁有“大別山”和“黃山—懷玉山”2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黃山(牯牛降)國家公園成為全國49個候選區之一,全省共建有自然保護區109處,初步建立了全省自然保護地體系,有效保護了大鯢、連香樹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以及亞熱帶和溫帶過渡帶典型森林生態系統。佈局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格局,開展“四廊兩屏”建設,推進“五大森林”行動,實施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全省涌現出薛家洼、淮北綠金湖等一批優秀生態治理典範,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持續提升,充分保障生態系統、關鍵物種與種質資源的生存空間。

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構建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

生物多樣性縣域本底調查是摸清生物多樣性本底、識別威脅因素、分析保護成效的根本途徑,是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的重要基礎。

2022年,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持續推進以大別山、黃山—懷玉山(安徽境內)兩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為重點的全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評估,初步構建省級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為落實生態環境部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2022年,省生態環境廳啟動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接下來主要從生態系統多樣性、陸生高等植物、陸生脊椎動物、陸生昆蟲、大型真菌、淡水水生生物多樣性以及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等7個方面對各縣區開展調查評估。

全省將分批次開展調查工作,今年先在大別山、黃山—懷玉山兩個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22個縣區和合肥市肥西縣啟動調查工作,至“十四五”末實現全省縣域本底調查全覆蓋。計劃通過本次調查,基本摸清全省重要區域縣域內生物多樣性分佈以及保護狀況,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和重點保護物種的種類、分佈、數量、生境等現狀;同時完善區域物種名錄,形成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庫;並評估瀕危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受威脅狀況及影響因子,提出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策建議。縣域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果將為今後生物多樣性科研監測提供基礎依據,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提供數據支撐。

加強濕地保護,修復恢復濕地面積6.5萬畝

濕地是珍貴的自然資源,也是重要的生態系統,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功能。2022年,安徽健全濕地保護機制,建立了由14個省直部門組成的濕地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將濕地保護率等保護指標納入了林長制、河長制等考核內容。擴大濕地保護網路,新設立了安徽蕪湖外龍窩湖、安慶新洲、渦陽包河等3處省級濕地自然公園,聯合發佈了包括黃陂湖等7處濕地的第二批省級重要濕地名錄。

同時,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修復恢復濕地面積6.5萬畝,濕地綜合效益逐步顯現,築起了保護巢湖的天然生態屏障。

下一步,我省將健全法規制度,推動制定《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辦法》,編印《安徽省濕地保護規劃(2022-2030年)》,落實濕地面積總量管控和分級管理制度,改善濕地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發展濕地生態産業,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利用等活動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破壞濕地的違法行為,推動建立濕地聯合執法與監管協作機制,提升濕地保護法治化水準。

揚子鱷野外穩定種群數量已超過1000條

近年來,我省連續開展了大規模揚子鱷野外放歸活動,具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力。我省積極改善野外揚子鱷生存環境,生態修復核心棲息地263公頃,進一步擴大了野外揚子鱷適棲範圍。其次,加強對野外揚子鱷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在保護區全域開展野外巡護,年均累計巡護1.2萬餘次、總里程超過15萬公里。聯合屬地職能部門開展常態化聯合巡護執法,齊抓共管,及時處置和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同時加大科技投入,保護區GIS監管平臺如期建成投入使用,運用無人機、紅外相機等科技設備提升保護監測水準。持續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和野外種群資源調查工作,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目前揚子鱷野外穩定種群數量已超過1000條。2022年,監測到野外揚子鱷産卵26窩602枚,孵出幼鱷372條,再創歷史新高,顯示了野外種群良好的發展態勢。

在做好揚子鱷野外種群保護復壯的同時,不斷加強揚子鱷人工繁育技術的研究和繁育設施的建設。揚子鱷繁育中心目前建有飼養池73個,繁殖種群養殖塘口12處,年繁殖能力在1000條左右。2021年,為探索揚子鱷就地越冬飼養模式,投入資金1600多萬,建成約2.39公頃、容納2000余條成年揚子鱷就地飼養越冬的基礎設施。在系統總結揚子鱷人工繁育技術的基礎上,發佈了我國首個地方標準《揚子鱷飼養繁殖通用技術標準》,填補了揚子鱷繁育技術領域的空白。2021年,《揚子鱷規模化人工繁育精細化管控技術》獲梁希林業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人工繁育技術、設施的不斷改進和完善,確保了揚子鱷種質資源的安全,為揚子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