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增強長三角地區合作新優勢 "破圈"協作通關更便捷

發表于:2023-04-20 10:34  作者:何珂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唐義瑞

全國哪個區域佔中國經濟總量的比重最高?答案指向長三角區域。

這片區域佔國土面積的1/26,承載了中國1/6的人口,1/4的GDP,是全國最具活力的城市群之一,也是中國外貿進出口的重要地區。

深入推進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積極助推省內水運口岸融入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量身定制監管方案服務大宗資源性商品安全穩定進口……近年來,我省不斷深化長三角海關一體協同,為增強長三角地區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注入新動能。

打通監管堵點 護航高新技術企業

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産業創新“領先一路”。

近年來,我省搶抓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批積體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慧等重點産業企業逐漸成為創新驅動的主引擎、轉型升級的主抓手、高品質發展的主動力。有企業反映,在以往的通關過程中,進口的精密設備、儀器、原材料等特殊貨物命中布控需要查驗的,不宜在口岸開拆檢查,影響貨物正常通關。

“在了解企業訴求之後,我們經過實地走訪調研,試點長三角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模式,在確保監管到位、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強化事前評估備案、規範事中監管檢查、加強事後閉環管理等一整套規範制度,進一步優化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的檢查作業模式,在信用管理和風險甄別基礎上,借助移動查驗設備和資訊化系統,將原布控在口岸實施的查驗作業改為實施跨直屬海關的口岸和目的地分段、分類檢查作業。”合肥海關口岸監管處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模式是圍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部署,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進口設備和産品特點,以“管得住、放得開、效率高、成本低”為目標研究推行的,解決了長三角積體電路、平板顯示製造等一大批企業通關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問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前不久,合肥海關所屬廬州海關關員在相關公司對其進口原材料開展目的地檢查作業,該批貨物採取了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模式進口,貨物總值約235萬元。

“該模式實施之後,大大提高了公司進口貨物的通關效率,並降低了通關成本。據統計,在此模式下,公司每票報關單通關時間壓縮了3天至5天,同時也避免了口岸開拆對貨物的損害風險,為貨物到廠後産線運營提供了有效保障,也為企業發展增添了信心。”該公司物流總監陳恒泰説。

合肥海關政治部主任吳向前表示,近年來,深入推進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與上海海關等長三角海關協同配合,將“口岸外觀查驗+目的地綜合處置”兩段式布控協同處置機制適用範圍擴大到企業集團、海運以及出口等環節,有效解決高新技術貨物不能在口岸開拆查驗的實際困難。2022年該模式已經由安徽省推廣到長三角和全國其他省市。今年一季度,已運用該模式保障1534萬元進口設備及時投入研發生産。

通關提速增效 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口岸是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和窗口,也是區域開放的重要平臺。

安徽到海的距離有多遠?地圖上方寸之間,實則數百公里。但安徽擁有長江、淮河等“黃金水道”,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5個一類水運口岸,合肥、蚌埠2個二類水運口岸。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通過水運口岸進出口是不少外貿企業的主要選擇之一。

今年3月,一艘名為“江海通188”長江內河支線船舶順利抵達上海洋山港,經海關放行後,船上裝運的3個集裝箱、3150台空調即可搭載遠洋貨輪出發前往美國。這也標誌著“聯動接卸”監管模式在安徽一類水運口岸實現全面鋪開。

“聯動接卸”,即以遠洋航線集聚、超大規模集裝箱船停泊的上海洋山港為中心,與周邊長三角地區的港口開展聯動,進出口貨物通過駁船在洋山港以及相關港口之間進行水路運輸,手續辦結後即可在洋山口岸直接提離或出境,實現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我們持續深化與上海海關、省港航集團的聯繫配合,將洋山港—蕪湖港‘江海一港通’聯動接卸監管模式在全省6個水運口岸全面鋪開,保障進出口貨物在洋山港和省內港口間‘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企業每標箱貨物國內段運輸成本降低30%、通關時間平均節約50%。”吳向前介紹,今年一季度“聯動接卸”貨物總值達1.08億元。

“以前,需要先把貨物運到池州港,申報轉關後通過費用較高的陸運等方式,運到洋山港裝船出海。中間要輾轉多個港口,多次起卸,運輸成本太高了。”位於池州市高新區的安徽鴻葉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竹製品深加工和出口銷售的國家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該公司外貿負責人石天玉表示,如今,在池州港就可以抵港直裝,駁船到洋山港聯動接卸,少了倒箱環節,簡化了轉關流程,縮短了上大船的時間,“去年我們箱量和貿易額分別增長16%和21%,今年肯定更好”。

今年以來,合肥海關從保障重點區域産業鏈供應鏈迴圈暢通、加快企業急需貨物通關、提高進出境物流效率等多方面著手,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準,促進外貿保穩提質。

“我們積極對接上海洋山港、外港,推廣‘出境確認’監管模式至全省全部7個水運口岸,企業可在未完成理貨、未確定境內運輸工具的情況下申報轉關,內支線船舶班次選擇更加靈活,壓縮貨物轉關辦理時間1至2天。”吳向前説。

量身定制方案 推動外貿保穩提質

跨越1.6萬公里來自厄瓜多米拉多銅礦,如何安全穩定地實現進口?

據了解,出於安全考慮和環保要求,米拉多銅精礦採用噸袋包裝,從厄瓜多馬查拉港通過海輪運輸至張家港、南通等口岸,再由長江駁船運輸到銅陵有色。在原有監管模式下向海關申報,口岸海關對貨物實施逐袋取樣。而在該模式之下,通關時間長且檢驗取樣易破損撒漏,運輸途中損耗較多。

“為解決銅陵有色境外自有礦山進口銅精礦通關時效長、成本高的‘痛點’,我們聯合南京海關共同推動優化銅精礦檢驗監管模式,將部分檢驗監管項目調整到銅陵港進行,口岸停留時間由15天壓縮到4天。”吳向前説,與傳統模式相比,在確保企業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和配合義務的前提下,通過加強境外礦源和裝運前檢驗管理,前推後移檢驗監管鏈條,將在口岸海關實施的部分檢驗項目調整至目的地實施,從而最大限度壓縮通關時長,減少企業通關成本。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合肥海關保障13萬噸銅精礦通過優化模式進口。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朝著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目標,一體化發展一直在加速。在這一過程中,海關如何“破圈”協作,增強長三角地區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

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牢牢把握“一體化”“高品質”的要求,進一步推進安徽與長三角地區水水聯運水陸聯運,暢通物流渠道;加強與長三角海關數據共用,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建設共用共用互通的智慧化監管系統;建立定期工作會商機制,協調解決企業在長三角海關進出口通關問題等。

“我們將落實落細‘放管服’改革實施方案,積極深化跨部門、跨關區協作配合,做好重點産業鏈供應鏈企業全流程通關保障服務,為長三角高品質發展注入新動能。”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説。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