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要聞 > 

安徽:縣域生産總值超2.1萬億 産城融合縣域振興強引擎

發表于:2023-04-18 10:55  作者:王弘毅、陳波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汪影

縣城一頭連接城市,一頭服務鄉村,縣域經濟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縣域經濟如何做大做強?這需要政策、産業、創新等要素的綜合發力。記者近日從省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發展處獲悉,近年來,安徽省縣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高品質發展步伐蹄疾步穩。2022年,全省縣域生産總值21151.65億元、同比增長5.9%。下一步,將聚焦産城融合,增強縣城産業支撐能力,力爭到2025年建成10個以上500億級特色産業集群(基地)。

強縣引領 縣域龍頭帶動示範

今年1月,肥西縣舉辦2023年招商引資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活動,9個重點項目參與集中簽約,協議總投資219億元;2月,華翔電子汽車高端飾件智造基地、中科維德化工數字化項目簽約;3月,年産80萬套汽車關鍵零配件智慧製造項目簽約……在肥西縣,接連簽約落地的重大項目,如同發展的“燃料”,正為這個“全國百強縣”的“經濟列車”注入強勁動能。

當前,肥西縣精準選擇産業賽道,打造新能源汽車全鏈條、高端智慧製造、“産學研”一體化大健康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大項目紛至遝來。目前,該縣地區生産總值1068.4億元,居全省縣域第一位。

經濟強縣正依託自身特色,發揮著示範帶動效應。“當前,安徽的經濟強縣發展主要是三大模式:依託中心城市、承接産業轉移、發展民營經濟,這些模式和經驗,也給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發揮了示範作用。”省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

比如,省會合肥的三大經濟強縣——肥西、肥東、長豐,屬於“背靠大樹”,這三個縣依託中心城市,推進産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協同配套,電子資訊、汽車家電、裝備製造等産業飛速發展,三縣一同上榜2022年賽迪全國百強縣。

值得關注的是,長豐縣由於引進比亞迪等大項目,投資開啟“狂飆模式”,2022年全年固定資産投資532億元,同比增長高達46.1%。

廣德、寧國、來安等縣(市)則走的是另一條路子:通過園區共建、收益分享模式,加快承接蘇浙等地産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做精做優汽車零部件等産業,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天長、界首、霍山等縣(市)以民營經濟為支撐,打造特色産業,助推企業做優做大做強。

集群化發展,不僅僅是安徽經濟強縣的特徵,如今,全省已形成一批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基地),實現從“一花獨放”到“春色滿園”。

2019年起,我省共遴選認定72個省級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基地),實現縣域全覆蓋,産業類別包含農産品加工、汽車零部件、電子電器、化工新材料、文化旅遊等。今年3月,我省新制定《安徽省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基地)建設成效評估實施方案(修訂)》,常態化開展分類評估。

目前,在安徽,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基地)在引導資源集中、發揮集聚效應、形成規模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全省縣域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開放合作 縣域經濟加快“超車”

近日,在郎溪縣定埠港,隨著一輛輛滿載的貨車從碼頭堆場駛離,龍門軌道吊裝工作迅速啟動,集裝箱被一個個吊起,順著軌道路線,平穩地落在待裝船舶上。

這繁忙的場景,是郎溪縣水運經濟蓬勃向上的真實寫照。今年一季度,宣城郎溪定埠港港口吞吐量達到78.8萬噸,相較于去年增長42%。

皖東南的小小渡口,為何如此繁榮?因為,這裡位於皖蘇交界處,航線橫貫長三角三省一市,有效打通蘇皖合作示範區和“一地六縣”合作區水運通道,實現與長三角地區水上交通的無縫對接。

可以説,開放合作是縣域經濟加快“超車”的發展“密碼”。

從對外合作看,一批批縣域正積極“牽手”滬蘇浙,省際産業合作園區成為發展“橋頭堡”。以蚌埠固鎮縣為例,該縣聯合設立甬蚌産業合作園區聯席會議機制及常態化精準對接機制,聚焦重點産業開展招商引資。今年1月至3月,固鎮縣經開區共簽約項目11個,協議總投資52億元。

目前,甬蚌、寧滁、松六、徐淮等省際産業合作園區掛牌成立,資本對接、民生共用等多領域合作全面深化,這些産業合作園區成為一體化發展的“産業橋梁”。

不僅僅是省際合作,省內合作發展更是如火如荼。長期以來,我省不同板塊縣域經濟發展水準不均衡,呈現出東高西低、南強北弱、中部凸起的態勢,這必鬚髮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合肥都市圈、合淮産業走廊、合六經濟走廊等,就成為協調發展的一條條“快速通道”。在合肥的輻射帶動下,舒城、長豐等周邊縣(市)縣域經濟乘上承接産業轉移“順風車”。

與此同時,南北開展“結對子”,合肥、蕪湖、馬鞍山分別對接阜陽、亳州、宿州三個皖北城市,皖南7個縣區對接皖北7個縣區,形成“3+7”南北合作共建模式,縣域發展差距進一步縮小。據統計,皖北六市經濟總量從2015年的8656.8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3862億元,年均增長7%。

“未來,我們將推進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區域合作,推進縣域經濟融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皖東地區構建皖蘇省際毗鄰地區協同發展帶,以頂山—汊河等新型功能區為示範,逐步推動六合—天長、浦口—和縣、淳安—歙縣等協同發展,打造“一地六縣”長三角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産業集中合作區。在皖西地區,謀劃大別山省際交界區域特色經濟協作區,支援葉集—固始、岳西—英山、宿松—黃梅—湖口等共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産業合作示範區。

做強縣城 打造城鄉融合關鍵紐帶

縣城,往往是一個縣經濟最發達、人流最集中的地區,這裡也是連接城市和鄉村的紐帶。縣城的發展,便成為縣域經濟加快突破的關鍵。

近年來,我省注重發揮縣城的龍頭帶動作用,按照“一縣一策”和産城融合發展要求,提出全省59個縣(市)産業發展和城鎮化建設重點和支援措施,發揮廬江、當涂、蒙城、靈璧、天長等5個國家級新型城鎮化示範縣城帶動作用,以縣城為龍頭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放開縣域內城鎮落戶門檻,完善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建成75個市縣交易市場,縣城發展功能明顯提升。

“産業是縣域發展支撐,土地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最基礎、最寶貴的資源。”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鄭永飛建議,引導各縣(市)圍繞自身資源稟賦、産業基礎、比較優勢,高位承接産業轉移、精準對接産業鏈條,與城市經濟體建立産業關聯並形成産業迴圈。在土地保障方面,加快批而未供、閒置和工業低效土地的全域治理,推動土地資源集約節約化利用全面提速。

産城融合,是增強縣城産業支撐能力的關鍵。據介紹,下一步,我省將圍繞三次産業高品質發展協同行動,推進縣城的産城融合。一産推動農産品主産區內縣城緊扣“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打造一批百億級農副産品深加工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基地);二産分類打造規模體量大、專業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撐帶動力強的縣域特色産業集群(基地),力爭到2025年建成10個以上500億級特色産業集群(基地);三産推動物流業與製造業、商貿業等聯動發展,推動文化旅遊資源開發集約化、産品多樣化、服務優質化。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