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習用典

【學習用典】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發佈時間:2021-06-18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典故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

“訓以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不可謂驕。”

典故釋義

人民的生計在於勤勞,只要辛勤勞作,國力就不會匱乏。

西元前597 年,楚莊王派兵包圍了鄭國都城,鄭國人恐慌不已,抱頭痛哭,以為就要亡國了。鄭襄公脫去衣服,牽著羊去面見楚莊王,懇求楚莊王不要滅了鄭國,鄭國甘願臣服於楚國。楚莊王聽了這話便答應與鄭國和談,並下令退兵三十里,鄭襄公之弟到楚國做了人質。

當時,晉國與楚國爭霸中原。晉景公聽説楚莊王攻打鄭國,便派大將荀林父、趙朔前去營救。軍隊剛到達黃河邊上,就聽説鄭國已經跟楚國講和,荀林父覺得再出兵沒有什麼意義,打算撤軍。

鄭襄公聽説晉軍來了,生出反悔之心,派人去見荀林父,想要與晉國聯合跟楚國開戰。 趙朔也認為,此時和鄭國聯合可能是大敗楚國的大好時機,晉國也能長久安寧。楚莊王見此便將大軍駐紮在黃河邊,與晉軍對峙,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晉國部將欒書向荀林父、趙朔進言道:“人民的生計在於勤勞,只要辛勤勞作,國力就不會匱乏,無謂的戰爭只會勞民傷財,自取滅亡。”荀林父和趙朔聽了,認為欒書的話才是能使晉國長久安寧的良言,於是撤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