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習用典

【學習用典】道私者亂,道法者治

發佈時間:2021-04-27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典故出處

〔戰國〕《韓非子·詭使》

“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上無其道,則智者有私詞,賢者有私意。”

典故釋義

遵循私心去管理國家,會導致混亂 ;依照法律去管理國家,則能長治久安

韓非(約前 280—前 234),戰國時期南韓新鄭人,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他早年師從大儒荀子,喜好刑名之學,與李斯是同窗好友。韓非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提倡法治。他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法不阿貴”的思想,主張清除貴族特權,維護法律的尊嚴。南韓積貧積弱,民生凋敝,韓非一心報國,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的情況。

韓非的主張並未得到韓王的採納,這讓他心中極為憂憤,便退而著書,寫下了《孤憤》《説難》等著作。韓非的書傳到秦國,秦王嬴政對他的見解極為讚賞。為了招攬人才,嬴政發動大軍攻打南韓,讓韓王送韓非赴秦。秦國大軍壓境,韓王不敢不從,便命韓非出使秦國。

秦王對韓非極為尊重,二人暢談治國之道。韓非一再強調,治國必須依法,才能長治久安。秦國丞相李斯向秦王提出“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大計,但他擔心韓非會阻礙自己的計劃。

出於私心,李斯在秦王面前進諫讒言,稱韓非是南韓姦細,陰謀誤導秦國以保存南韓。秦王聽信李斯之言,將韓非抓捕入獄。隨後,李斯指使主管司法的廷尉逼迫韓非服毒自盡。韓非雖然身死,但其法家主張卻流傳下來,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