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習用典

【學習用典】德不孤,必有鄰

發佈時間:2021-04-20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典故出處

〔戰國〕《論語·裏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典故釋義

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獨,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與他為伴。

舜帝(約前 2128—前 2025),姚姓,號有虞氏,名重華,字都君,治都蒲阪人,上古帝王。幼年喪母,父親另娶後母,生了弟弟象,舜在家中不受寵愛。後母和弟弟想要霸佔舜的財産,他們聯合起來,蠱惑舜的父親,甚至試圖放火燒死舜。在“父頑,母囂,弟象傲”的情況下,舜沒有産生怨恨,依舊孝敬父母,愛護弟弟,深得鄉鄰們的稱讚。

舜曾在歷山耕作,因其品行高尚,為人謙讓,使得當地人不再爭奪田界,也互相謙讓。人們都願意與他相鄰居住,兩三年便聚整合一個村落。舜去雷澤漁獵的時候,許多人追隨他到雷澤以打魚為生。舜前往黃河之濱燒制陶器,經商販賣,有許多人前來追隨,很快又形成了一個村落。

當時部落聯盟首領堯年事已高,想要選一個繼承人,所有人都一致推舉舜。堯讓舜參與政事,執掌五典,管理百官,接待賓客,歷經各種磨煉。舜選賢任能,舉用有才德的賢臣治理民事,放逐“四兇”,任命禹治水,完成了堯未能完成的盛業。

堯對舜的表現極為滿意,決意禪位給舜,並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舜繼位後,巡狩四方,整頓禮制,減輕刑罰,統一度量衡。他要求人民“行厚德、遠佞人”“直而溫,寬而栗,剛而毋虐,簡而毋傲”,孝敬父母,和睦鄰里。在舜的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賓服,四海鹹頌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