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習用典

【學習用典】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發佈時間:2021-04-06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典故出處

〔春秋〕《周易·係辭下》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典故釋義

事物發展到極致就會産生變化,變化才會使事物通暢,通暢才能實現長久發展。

秦人的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分封在秦地,篳路藍縷,慘澹經營。西元前821 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獲封土地。西元前771 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得到周平王賞識。之後,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獲封岐山以西的土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西周的諸侯國。

到了春秋時期,秦穆公平定西戎,秦國成了僅次於晉國、楚國和齊國的強國。但是與中原強國相比,秦國仍處於劣勢,時時被打壓。戰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圖強。魏國在變法後實力增強,侵吞了秦國的河西之地。秦簡公、秦惠公屢屢攻魏,意欲奪回河西之地,都被魏國擊敗。當時的秦國,經濟落後,百姓食不果腹。而秦人好鬥,常常內部相殘,國內局勢極為糟糕。秦孝公即位之初,對秦國的衰弱痛心疾首,下求賢令引進人才,力圖改革。

衛國人商鞅來到秦國,教秦孝公以霸道之術,秦孝公大喜,力排眾議,任命商鞅為大良造,實施變法。秦國逐漸富強起來,並營造了新都咸陽。秦孝公去世後,秦惠文王繼續推行變法,秦國進一步走向強大,逐步掌控了對山東諸侯作戰的戰略主動權,初露一統天下之端倪。

此後,秦昭襄王繼承先人之志,以“遠交近攻”的方略挫敗魏、韓、楚等國。西元前249 年,秦國滅掉東周。秦王嬴政掌權後,任用尉繚、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經過十年的兼併戰爭,秦國陸續吞併東方六國,完成統一大業,結束了自春秋以後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