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習用典

【學習用典】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發佈時間:2021-03-26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典故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一》

“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君若弗圖,則臣力不足。’”

典故釋義

不要忘記前人的經驗教訓,以後行事就可以從中借鑒。

春秋末年,晉國王權衰落,智、趙、魏、韓氏四卿掌握實權。到晉定公時,國君幾乎成了傀儡。為了奪回實權,晉定公派使者去請求齊、魯兩國出兵討伐四卿。結果四卿先下手為強,晉定公被迫出逃。

四卿又擁立了晉哀公。智伯執政後,智家獨攬朝政大權,其他三家趙襄子、魏桓子和韓康子都不敢與之抗衡,心中很是不忿。智伯以興復晉國為由,要求趙、魏、韓三家各拿出一部分土地和戶口獻給晉國王室。魏桓子和韓康子懾于智家的權勢,交出了土地和戶口,趙襄子卻拒絕了。智伯非常憤怒,要求魏桓子和韓康子一起出兵攻打趙襄子。趙襄子自知寡不敵眾,率領趙家的兵馬撤退至晉陽,智、魏、韓三家聯軍就把晉陽城團團圍住。

三年之後,眼看晉陽城要被攻破,謀臣張孟談挺身而出,表示願意前往説服魏、韓兩家,動員他們反戈聯趙,一同對抗智伯。張孟談向韓、魏兩家説明利害,約定事成之後平分智家的土地。魏桓子和韓康子本就猶豫不決,在張孟談的勸説下都同意了。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趙、魏、韓三家聯合進攻智伯,智伯的軍隊四散逃竄,全軍覆沒,智伯被擒住,智家的土地也被三家平分。

趙襄子打算重賞張孟談,張孟談卻辭去官職,退還封地,要求歸隱。張孟談表示,權勢太過強大,終會招致禍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世人都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