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ill stay firm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We will collect and refine the defining symbols and best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howcase them to the world. We wil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scourse and narrative systems, better tell China’s stories, make China’s voice heard, and present a China that is credible, appealing, and respectable.
【學習用典】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發佈時間:2021-03-23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典故出處
〔戰國〕《韓非子·喻老》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無水難,丈人無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者也。”
典故釋義
千里長的大堤,往往因為小小的蟻穴而崩潰。
白圭,名丹,戰國時期著名商人。少年時拜隱居雲夢山的鬼穀子為師。相傳,鬼穀子得一“金書”,將其中的致富之計傳于白圭。白圭離開鬼穀子之後去魏國做了官。魏國都城大梁靠近黃河,經常遭受黃河水患。白圭善修水利,自稱治水的本領比大禹還高超。
一次,白圭照例親自檢查河堤,發現了一處蟻穴。主管大堤的官員對這個蟻穴毫無察覺,還滿不在乎。白圭極為惱火,要依法懲治修築堤壩的官員。魏國的大臣大多不以為然,認為千里之堤,固若金湯,一個小小的蟻穴根本不會對大壩造成威脅,白圭小題大做。魏惠王也覺得白圭是在吹毛求疵,要求太嚴格了。經過討論以後,這事不了了之。白圭感嘆,千里長堤的崩塌往往都是從一個個小蟻穴開始的。如果不重視,就會有更多像蟻穴一樣的小問題堆積起來,逐步蠶食整個長堤。他見魏國君臣如此缺乏遠見,毅然棄官而去。此後,白圭到中山國和齊國遊歷,這兩個國家的君主早就聽説白圭的智慧和才略,都想把他留下任官。但白圭在遊歷諸國後,早已厭倦了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於是都婉言拒絕了,選擇經商為生。
白圭途經秦國時,正值商鞅變法。他對商鞅重農抑商的政策極為反對,由此對政治深惡痛絕,徹底走上經商之路。白圭才智出眾,獨具慧眼。他在穀類成熟的時候收購糧食,出售絲織品;在蠶繭收穫的季節收購帛絮,出售糧食,以此賺取利潤,迅速致富。
白圭經商就像伊尹為政、孫子用兵一樣,為掌握市場的行情及變化規律,他常常深入市場考察,對城鄉物價瞭如指掌。白圭雖為富商,但生活儉樸,摒棄嗜欲,以最高道德規範要求自己,為時人所敬重。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奉白圭為“治生之祖”。到了宋朝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封其為“商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