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習用典

【學習用典】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發佈時間:2021-02-25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典故出處

〔戰國〕《孟子·滕文公上》

“死徙無出鄉,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方裏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別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潤澤之,則在君與子矣。”

典故釋義

人們出入勞作時相互伴隨,抵禦盜寇時互相幫助。

滕文公是戰國時期滕國的國君,其先祖是周武王之弟。滕文公做太子時,十分好學,曾四處遊歷,拜訪賢者,請教為君之道。滕文公的父親滕定公去世時,滕文公行三年之喪,穿粗布之衣,以稀粥為食。此舉遭到宗室親戚和文武百官的反對,但滕文公遵從內心,堅持守孝。

滕文公曾向孟子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孟子錶示“賢君必恭儉禮下,取於民有制”,並建議滕文公按照百姓收穫的十分之一收稅,以保證百姓富足。滕國兵弱,夾在齊、楚兩個大國之間,常常被迫陷入戰亂。滕文公想選擇一方作為依附,以保境安民,孟子卻不認同。孟子建議滕文公深挖護城河、鞏固城墻,與百姓共同守衛家園。如此一來,百姓們齊心協力,便無懼大國欺淩。

鄉里之間,人們出入時相互結伴,彼此幫助,守衛防盜,互相幫襯,使彼此親近和睦,滕國內部也得到了安寧。楚國有一位名叫許行的人,崇奉神農氏,因為聽説滕文公施行仁政,便請求到滕國定居。滕文公賜給許行一個住處,許行帶著他的族人、門生前往定居,以編織草鞋、席子為生。

從此,世人皆知滕文公仁愛賢明,紛紛前往滕國。宋國陳良的門徒陳相與陳辛背著農具不遠千里來到滕國,表示要做賢君的百姓。滕國很快人丁興旺起來,國家富足,賢君滕文公也因此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