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will stay firmly rooted in Chinese culture. We will collect and refine the defining symbols and best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howcase them to the world. We will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discourse and narrative systems, better tell China’s stories, make China’s voice heard, and present a China that is credible, appealing, and respectable.
【學習用典】病有標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
發佈時間:2021-01-19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典故出處
〔先秦至西漢〕《黃帝內經》
“黃帝問曰 :‘病有標本,刺有逆從,奈何?’ 岐伯對曰 :‘凡刺之方,必別陰陽,前後相應,逆從得施,標本相移。’ 故曰 :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本,有其在本而求之於標,有其在標而求之於本。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故知逆與從,正行無問 ;知標本者,萬舉萬當 ;不知標本,是謂妄行。”
典故釋義
疾病有外在現象和內在原因,懂得標和本的關係,則可治療得當 ;不懂標和本的關係,則為胡亂診治。
東漢末年,諸侯混戰,水旱成災,疾病流行,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名醫華佗十分同情勞動人民的遭遇,手持金箍鈴,到處奔走,行醫治病。華佗醫術高超,發明瞭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減少手術痛苦,得到當時民眾的一致稱讚。
連年的戰亂和饑荒,導致百姓們身體羸弱。為此,華佗觀摩動物的形體動作創作了五禽戲,教百姓強身健體。華佗品德高尚,為了解救更多的勞苦大眾,他不僅遊歷各地行醫,還經常免費或低價為百姓們解除病痛。
一日,倪尋和李延兩位州官因為宴飲而全身發熱,頭痛不已,官衙派人請來華佗為其治病。華佗仔細了解了兩位州官飲酒時、回家後、發病時的情形,開出兩副完全不同的藥方。眾人都很疑惑,相同的病症為何用藥卻不同。
倪尋和李延按照華佗的方子煎藥服用,很快病癒。他們由此悟出為官之道,治理州政時“對症下藥”,政績很快得到提升。當時,戰亂連天,中原各處疫病流行,華佗經過反覆試驗,找到了病根,用簡單易行的方法除去百姓病患之苦。華佗具有刻苦鑽研的精神,總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深受百姓的愛戴,被後人稱為“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