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習用典

【學習用典】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發佈時間:2021-01-04 09:0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典故出處

〔春秋〕《周易·係辭下》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典故釋義

國家安定時不要忽視可能出現的危險,國家存在時不要忽視可能出現的敗亡,國家太平時不要忽視可能出現的變亂。

春秋時期,周室衰微,諸侯爭霸,征戰不斷。鄭國被夾在諸國之間,常常成為諸侯的征戰之地。為此,鄭國不得不依附於楚國,尋求庇護。

西元前 562 年,晉悼公為稱霸中原,聯合宋、魯、齊、衛等十二國征伐鄭國,率軍包圍鄭國國都。危難之際,鄭簡公向楚國尋求庇祐,楚共王卻因懼怕諸侯聯軍,不敢出兵相救。

晉悼公遵從盟約,不僅通告十二國撤兵,還下令釋放鄭國俘虜,讓其安全回國。鄭簡公向晉悼公獻上百乘兵甲車輛、鐘磬樂器、十六名美貌歌女以及三位名聞天下的樂師,以示歸順之意。

晉國重臣魏絳提出的“和戎”之策,讓晉國與北方少數民族部落和睦相處,八年之中,九合諸侯,為此次十二國聯盟收服鄭國打下了基礎。作為表彰,晉悼公便將其中一半的金銀美女賜給魏絳。魏絳為人謙遜,謝絕賞賜,並勸諫晉悼公,在此紛爭之際,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