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習慕課

(第五期)中國創新:重塑未來經濟新動力

發佈時間:2020-08-27 08:30: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近日,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正式發佈“2020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報告顯示,在全球131個經濟體中,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榜單排第14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該組織指出,中國在專利、實用新型、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和創意産品出口等重要指標上名列前茅。此外,中國有17個科技集群進入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排在世界第2位。

法國《回聲報》刊文稱,中國現在遠不止是“世界工廠”,它還成為創新冠軍,在許多領域有能力領先於美國、日本或歐洲的公司。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指出,短短十幾年,中國搖身一變,已成為全球創新的領跑者。中國年輕一代企業傢具備創新精神、冒險家精神和全球視野,他們正在引領新一輪的世界工業和消費潮流。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中國只用了短短十來年時間。作為未來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品質的發展模式正在取代過去重速度的發展模式,創新成為驅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之一。

創新是生産力。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指出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要求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2020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創新步伐走在世界前列。即使在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風景依舊獨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經濟發展規律驅動經濟轉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舉世矚目。現在,人口紅利、資源優勢、環境承受力以及中國的追趕型增長模式,已無法維持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片面追求GDP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註定要轉型升級,中國需要更高品質的經濟發展模式。在全面深化經濟改革、優化産業結構的轉型期,只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中國人口眾多,市場需求決定必須不斷創新。中國經濟社會轉型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挑戰之多元,歷史罕見,全球罕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産品和技術更新換代十分迅速。對於企業來説,時不我待,必須只爭朝夕,才能不被趕超。

第三,政府大力支援創新事業。近年來,中國政府報告頻頻提到“創新”二字,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産品、公共服務。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下,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在具體政策方面,政府出臺了企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等普惠性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創新投入,支援企業參與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加大科研平臺建設,推進企業主導的産學研協同創新。

第四,教育水準不斷提高,為中國創新事業提供不竭動力。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教育體制的革新,中國教育事業取得顯著成就,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發展尤為迅速。2019年,全國高等教育在學人數總規模4002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突破50%大關,達到了51.6%。高校為國家培養大批優秀人才,提升了中國整體國民素質,成為中國經濟發展轉型進程中的中流砥柱。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保守主義回潮,逆全球化趨勢引人擔憂。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避免被人“卡脖子”對國家發展至關重要。從技術跟隨者到技術提供者,中國不僅切實提升國內人民的生活水準,促進經濟內迴圈,還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局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技術選擇,有效平衡了國際經濟發展格局。在全球創新事業中,“中國聲音”日益凸顯,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