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欄目 >  中國智慧

【中國智慧】創建美麗河湖 共用碧水藍天

發佈時間:2019-11-08 14:15: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蔚力

水,是生態系統的控制要素;河湖,是生態空間的重要組成;水利,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

2017年元旦,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向全國人民作出“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的莊嚴承諾。

2018年6月底,我國全面建立河長(zhǎng)制;半年後,湖長(zhǎng)制全面建立。河(湖)長製成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實踐,河湖管理翻開“強監管”的新篇章。

為切實做好清理整治工作,水利部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截至2019年9月,全國清理整治全國河湖“四亂”問題54879個,在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面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各地共排查出“四亂”問題56024個,完成清理整治54879個,整改銷號率達98%。

近年來,全國各地、各級水利部門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水利工作方針,積極開展水生態治理修復,紮實做好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各項工作,推動治水興水管水邁入新階段。

涵養一河碧水到湘江

長沙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瀏盆地西緣,是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市境內共有主要河流337條,湖泊14個,上型水庫632座,溝渠塘壩等小微水體16.02萬餘處。長沙市委、市政府將所有水域納入河長制、湖長制管理,重金投入河湖綜合整治工作。先後投入165億元紮實推動住建領域水污染治理攻堅,積極牽頭黑臭水體整治、污水處理廠建設、城鎮排水管網建設改造、已截污排口長效管理等工作,成為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達標城市。

2015年開始,長沙市陸續啟動了敢勝垸、雨花等污水處理廠的新建和擴建工程。截止2018年底,主城區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2座,日污水處理能力由2015年的132萬噸提升至238.5萬噸,鄉鎮共建成污水處理廠97座,設計日處理能力達到32萬噸。從大江大河到小微水體,長沙“河長制”責任落實全覆蓋,管水治水到村進組入戶,打通“最後一公里”。實現河(湖)長制工作從“有名”到“有實”加快轉變,全市河湖環境逐步好轉,河湖水質持續提升,河湖生態逐步修復。

“一泓鏡水誰能羨 自有胸中萬傾湖”

唐詩之路的靈秀和氣質蘊育了紹興市6759條河流,3300多個湖泊水庫,為紹興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與發展稟賦,2018年,紹興市首屆12條市級“美麗河湖”創建績斐然。在美麗河湖創建中,紹興市突出發揮市區環城河、上虞曹娥江城防等5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的示範引領作用,以河湖清淤,河道管理範圍劃界和創建“無違建”河道為基礎,以“清四亂”專項行動和“污水零直排”建設為契機,深入推進河湖水環境治理。

近年來,紹興市水利建設累積投資超220億元,已完成河湖庫塘清淤近5000萬方,完成縣級以上河道管理範圍劃界1276公里,完成199個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拆除各類涉水違建45.9萬平方米,建立超過1000個水利工程標準化管理項目,全面提升紹興市河湖水生態修復。

秀美的鑒湖山水每年吸引著百萬遊客,網紅打卡點黃澤江萬餘人共嬉一江清水,鳳凰涅槃的迪蕩湖越馬奔騰。隨著河(湖)長制的推行和美麗河湖的創建,詩畫紹興展開一幅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的山水畫卷。

一任接著一任幹 一張藍圖繪到底

莆田,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一條木蘭溪自西向東橫貫市區入海。木蘭溪總長105公里,流經莆田的18個鄉鎮,流域面積達到了1732平方公里。自古以來,木蘭溪極易發生水患,十年一大災,年年有小災,百姓談溪色變。1999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提出,要變害為利造福人民,決定徹底根治木蘭溪水患。

1999年至今的20年間,歷任莆田市委、市政府始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精神和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方法;堅持久久為功,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接力。自河(湖)長制推行以來,莆田市堅持節水優先,以水定産定城,推行流域雙河長,設立企業和民間河長的“政企共治”;以生態文明和民生福祉為發展理念,將河(湖)長制與“公園城市”的建設相結合,打造與幸福民生相關的完備生態水安全體系。

從曾經的洪水肆虐到如今的安瀾清波,木蘭溪見證了一座城市、一片流域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滄桑巨變。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破解我國新老水問題、保障國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創新。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用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美麗中國的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