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南寧市政府舉行例行新聞發佈會,相關負責人就海綿城市建設的熱點問題進行回答。
南寧市部分積水點整治已初見成效
問:城市內澇是城市的一個通病,也是治理的難點,南寧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已經有近兩年的時間,成效也比較明顯,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市內澇有沒有起到緩解作用,下一步對內澇整治有什麼措施?
答:城市內澇的形成是多方面的,簡單地講,就是水排得慢,形成了積水,積水大了就是內澇。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路徑,一種路徑是傳統方式,主要靠管網排水,只要有雨水,趕緊把它排掉,這種方式肯定是不可持續的。而海綿城市就是轉變了城市發展的理念和建設方式,採取地上和地下相結合、生態措施和人工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通過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等措施,減緩雨水徑流,讓雨水慢下來、分散開、降污染,錯峰排水緩解內澇。目前,示範區內的中馬路、月灣路,示範區外的北湖立交橋底、大學路的國際商務學院等幾個點積水點整治已經初見成效,同時我們還建設了市區內澇預警監測系統,在整合規劃、氣象、公安、水文等多家部門資訊資源的基礎上,建設防澇預警監控資訊平臺,實現防澇預警發佈、應急搶險、指揮調度等防澇工作目標。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展內澇點整治,統籌城市管網系統和超標準降雨防澇系統建設,控制初期雨水徑流和面源污染,有效應對城市內澇。
今年對27個小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
問:小區是市民生活的重要起居場所,目前小區海綿改造都獲得了什麼成效?下一步政府對南寧市小區的改造有什麼計劃?
答:截至目前,全市一共完成了裕豐英倫、香港花園等8個小區的海綿化改造。從成效來看,一是提升居住品質。海綿化改造的同時也將小區的道路、水電、綠化等基礎設施進行改善。二是美化小區環境。因地制宜地將小區現狀部分硬化鋪裝或綠地改造成利於雨水滲、濾和自然積存的微型雨水花園或下沉式綠地,通過種植耐水性良好的綠化植物,提升綠化景觀效果;同時通過綠地自然生態的“海綿”作用,過濾、凈化雨水雜質,涵養水土,美化小區環境。三是更加便民惠民。通過“滲、滯、蓄、凈、用、排”措施改善小區硬化地面積水問題,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讓居民在小區內進行休閒、鍛鍊等活動更舒適;同時加強雨水的綜合利用,如收集雨水進行綠化噴淋、路面沖洗等,節約水資源,減輕住戶的公共用水負擔。
今年,包括美路庭園、南湖苑在內的27個小區已列入南寧市城建計劃開展海綿城市建設,下一步我們進一步梳理示範區內老舊小區,研究按匯水流域分片打包建設,逐步開展海綿改造。
17.70公里河段黑臭水體基本實現整治達標
問:海綿城市的目標是“大雨不內澇、熱島有緩解、水體不黑臭”,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目前措施和成效有哪些?黑臭水體治理下一步有什麼計劃?
答:我市共有18條內河,總長155公里,其中大部分存在黑臭現象。自2011年水城建設以來已完成整治約40公里,正在整治的約40公里。2015年,根據國務院“水十條”要求,我市開展了黑臭水體普查、治理工作,系統治理建成區範圍記憶體在的37個黑臭水體河段。截至目前,在我市共約98.4公里存在黑臭水體的河段中約17.70公里已實現或基本實現整治達標,約16.08公里已有在建內河流域整治項目正在實施整治,其餘約64.62公里將由今明兩年的PPP項目(包括心圩江PPP項目、沙江河PPP項目、水塘江PPP項目、城市內河黑臭水體治理PPP項目)全面實施整治。
在治理工作中,我們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迴圈,清水補給,水質處理,生態修復”的總體技術路徑,通過“兩普查、兩整治、兩建設”舉措開展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啟動建成區污水直排口和黑臭水體普查工作、開展建成區污水直排口整治和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以及實行海綿城市建設和內河全流域治理工程建設),達到2016年底消除30%至40%的建成區黑臭水體和2017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的整改或治理目標。目前正採用“整體打包”的方式,利用PPP模式治理黑臭水體,力爭2016年11月底完成社會資本引進,12月開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