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歧福創新融合了吹糖、糖畫和捏糖三項技術,將古老的糖畫技術發揚光大
借鑒傳統雕刻食材雕琢出來的立體“糖龍”
糖畫是民間一種手工藝,以糖為材料進行造型作畫,以稀糖為“墨”、勺子為“筆”,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一縷縷糖絲不斷飄灑,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便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在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擔任教師的文歧福,傳承了河南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人朱漢瑞大師的糖畫技藝,創新地融合了吹糖、糖畫和捏糖三項技術,將古老的糖畫技術發揚光大。其精湛的食品雕刻和糖畫作品,受到了同行和市民的好評,甚至被親切地稱為廣西糖藝第一人。
糖畫栩栩如生好看好吃
走進位於南寧職業技術學院的文歧福工作室,桌上佈滿了一件件糖畫成品。奔騰的馬匹、展翅的蝴蝶、拖著長尾的鳳凰……讓人的眼睛一下子就被這些晶瑩剔透、栩栩如生的作品所吸引。 “以前做糖畫大多是用來吃的,我現在想把糖畫做成一種藝術品。”文歧福説。
傳統的糖畫分成3個流派,分別是北京的立體、河南的拉線條和四川的攤片糖畫。師承河南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人朱漢瑞大師糖畫技藝的文歧福,在糖畫製作上以拉線為主,輔以立體和攤片,將這3個流派的精髓進行融合,並加入了吹糖和捏糖的技術,創造出有別於傳統平面糖畫、融合糖畫和雕塑為一體的新一代糖雕。
文歧福説,在進行糖畫創作的過程中,首先要勤學苦練繪圖基本功,將想畫的圖樣先用筆在紙上畫成連筆畫,不能脫節,不能重復,從哪筆開始到哪筆結束,都有嚴格的考究。當在紙上完成滿意的圖形後,再用糖稀勺在大理石板上作畫,手勢要越快越好,務求一氣呵成。
拜師學藝傳承糖畫技藝
為何對糖畫創作感興趣?文歧福笑著説,受母親的影響,他從小就喜歡手工製作。
出生在灌陽縣文市鎮的文歧福,從小就看到母親手工製作繡花枕頭、刺繡等物品,小小年紀的他被這些製作精美的物件深深吸引,整天纏著母親讓她把這些手藝教給自己。於是,母親就開始教他製作手工作品,頗具天賦的文歧福很快就上手了,製作出來的成品也都有模有樣。
參加工作後的文歧福精心鑽研食品雕刻和糖藝製作。但在創作過程中,文歧福發現自己在糖藝製作上始終無法進一步提高,這讓他很是苦惱,不知道該如何克服這個技術難關。2010年,文歧福萌發了拜師學藝的念頭,於是他來到河南向朱漢瑞大師學習糖畫技藝。
在學習過程中,有著深厚繪畫功底的文歧福很快就掌握了糖畫的基本製作。短短一個月時間,他就學完了常人需要幾個月才能掌握的技術,特別在創新上更是得到了老師的青睞。畢業時,老師特別給文歧福打制了一把刻有他名字的糖畫刀,希望他能將古老的糖畫技藝發揚光大。
匠心獨運收穫廣泛認可
學成歸來的文歧福經過多方研究,成功地將各方糖畫技術和食品雕刻技術進行了完美融合,並在創作中推陳出新,製作出一件件讓人驚艷的糖畫作品,受到業內人士的交口稱讚。
在2012年南寧人民公園龍年迎春廟會上, 文歧福在傳統糖畫的基礎上加以提升,運用吹糖、拉糖等民間藝術,同時借鑒傳統雕刻食材的技法,花費了25公斤糖,耗時一個多星期,精心雕琢出長達1米、能夠直接食用的立體“糖龍”,讓前來參觀的市民驚嘆不已。據了解,製作這樣龐大且全部由糖製成的糖龍,在國內食雕糖藝行業還是首個。在首屆(2015)桂港臺職業院校學生烹飪技能大賽上,他帶出的學生現場表演的糖畫技術和食物完美結合,創作出了美輪美奐的作品,榮獲了大賽的一等獎,特別是今年在香港舉行的亞洲國際職業教育展上,代表廣西的文歧福製作出的精湛食品雕刻和糖畫作品,獲得了國際烹飪同行和香港市民的認可,紛紛與他在作品前合影留念。
現在的文歧福,已經將他的糖畫技藝傳給自己的弟弟,讓這個傳統的技藝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同時,他還準備申請市一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此外,他還在學校舉辦了工作室,希望能將自己的糖畫技藝傳給更多的學生。
傳統糖畫的製作工藝
(由於製作糖雕的工藝比較繁瑣,文歧福在採訪中,只是展示了傳統糖畫的製作工藝)
第一步:在900瓦的電鍋中放入可食用的固體麥芽糖,加熱至100℃,當糖起泡融化後,就可以使用了。
第二步:在作畫的大理石上均勻地涂上食用油,避免麥芽糖粘上不容易脫落。
第三步:用銅勺撈出半勺糖晾至80℃左右即可作畫。
第四步:先以線條繪出模型,再抖動銅勺將糖均勻抖落在模型上,進行填充,避免圖畫空虛。作畫過程中,必須趁糖熱一氣呵成,簡單的圖畫需要不到一分鐘時間就可以製作完成。複雜的圖畫則需要十幾分鐘才能完成。
第五步:在圖畫大至完成後,就需要使用糖畫刀將作品修飾,剔除多餘的雜質,並給作品點睛。完成以後,將糖畫刀在糖畫的四邊小心地鏟起,再趁熱粘上一根竹籤。這樣,晶瑩剔透、栩栩如生的糖畫就大功告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