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發揮廣西和東盟各國的地緣、語緣、親緣和文化與族群認同的優勢,6月16日,在首屆中國-東盟民族文化論壇上,廣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廖欣等呼籲,在廣西建立“網際網路+文化+金融”的中國-東盟文化産品交易平臺,以此為先導打造中國-東盟文化合作先行試驗區。
廖欣認為,現在我國正在整合各地各部門資源,全力推進中國-東盟夥伴計劃,加快向周邊東盟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輸出力度。拓展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建立中國-東盟文化産品交易平臺正當其時。
同時,我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産品資源豐富。“東盟各國的郵票、書畫、錢幣、紅木、玉石、手工藝品等都很有特色,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既有共同點,又有差異性,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各國相互借鑒和相互學習文化的要求十分迫切。”
廣西為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據了解,近年來,廣西頒布實施了《廣西關於加快推進文化建設戰略》《廣西加快文化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投入鉅資打造千億元文化産業基地,開工建設了20多個針對中國與東盟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文化項目,為打造中國與東盟文化實效合作與交流平臺提供了堅實保障。
廖欣提出,可以以中國-東盟文化産品交易平臺為窗口,吸引中國-東盟文化生産主體、文化項目的集聚,重點吸引中國-東盟會展、演出娛樂、旅遊、藝術品、影視、動漫及遊戲等産業集群,將廣西打造成中國-東盟文化展示平臺和文化産業投資貿易的“自由港”和“網際網路+文化+金融”合作先行試驗區,進而發展成為“一帶一路”的文化産品交易平臺。
中國-東盟文化産品交易平臺是一個集“網際網路+文化+金融”的網際網路實物銷售平臺,包括文化産品鑒定、文化産品託管和保管、文化産品交易、諮詢研究、文化企業投融資服務、高新文化企業孵化等主要功能。其目標是打造中國-東盟文化交流合作的窗口、中國-東盟文化合作戰略研究高地,建立全開放式交易平臺體系。
“建立中國-東盟文化産品交易平臺具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廖欣説。利用“網際網路+文化+金融”模式,將有助於促進廣西文化實施“走出去”戰略,加快文化産業轉型升級;有助於促進廣西形成文化産業聚集效應,推動廣西經濟發展;還能增進民族關係,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文化交流,形成文化認同。
為此,他建議由自治區金融辦牽頭,向國務院金融辦申請批准組建自治區級中國-東盟文化産品交易中心,並開展試運作。運作過程中繼續研究,積累經驗,擴大影響,條件成熟時進一步提升為國家級中國-東盟文化産品交易平臺,升級為國家唯一一個與東盟進行文化産品交易的國際平臺。
他建議,由廣西社科院、自治區黨委政研室和自治區黨校聯合具有豐富産權交易經驗的自治區級國有産權機構——廣西北部灣産權交易所,對該項目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論證,並參與該項目的前期調研、運作等工作,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確保交易平臺依法依規有效運作。自治區財政給予一定的研究經費支援。同時,可以將中國-東盟文化産品交易平臺與中國-東盟文化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等會展相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中國-東盟”文化品牌,並將廣西打造成吸引東盟各國文化生産主體、文化項目的集聚,面向東盟、輻射西南中南的現代文化産業發展新高地和中國-東盟文化合作先行試驗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