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灣“三龍” 共創我國西部沿海經濟新一極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成立10週年發展掃描
3月的北部灣,春潮涌動,滿載貨物的巨輪出入港口,産業園區內工廠、工地一派繁忙。
祖國海岸線最西南端的這一灣碧海,曾經是交通不便、産業荒蕪的邊陲末梢。經過10年跨越發展,北部灣借力開放開發東風,堅持改革創新、外引內聯,一躍成為我國西部沿海經濟新一極,以共舞、共贏、共創的開放合作精神,構築起中國對接東盟的前沿門戶,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
1
共舞
“三港合一”挺起發展龍頭
上天賜予了北部灣一片藍色的海,北海、欽州、防城港3座港口城市猶如3顆明珠,坐落在16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
然而,北部灣的這3座港口多年來卻一直處於各自為戰、惡性競爭的狀態。
作為我國西部唯一擁有海洋的省區,要把拳頭握起來!為解決北部灣三大港口各自為政、惡性競爭、發展乏力等難題,2007年,廣西黨委、政府決定“三港合一”成立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開創了全國沿海港口跨行政區域整合的先河。
從2008年開始,廣西將北部灣經濟區重大産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援北部灣港的碼頭和航道建設。“目前北部灣港已建成生産性泊位256個,最大靠泊能力為20萬噸,設計吞吐能力2.24億噸。”廣西北部灣港務集團董事長周小溪介紹,2015年,北部灣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04億噸,其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1.5萬標箱,分別比2006年增長3.1倍和5.8倍;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每週25班外貿航線實現東盟主要港口全覆蓋,一個輻射我國西南、中南的出海通關網路已經形成。
欽州港是北部灣港口抱團發展、強勢崛起的縮影。10年前的欽州港,沒有深水航道和巨輪碼頭,10萬噸級的貨輪無法進港,在中國沿海眾多港口中屬於排不上任何名號的“小不點兒”。
經過10年跨越發展,如今的欽州港擁有生産性泊位16個,其中10萬噸級泊位10個。去年,欽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94.2萬標箱,在全國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乏力的形勢下,欽州港實現逆勢增長34.2%,並一舉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錳礦集散中心。
站在孫中山先生偉岸的銅像前,見證了北部灣港口群強勢崛起的欽州市港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強宗心潮澎湃。他説:“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的‘南方第二大港’夢想,正在這一片碧波盪漾中逐漸實現。”
2
共贏
“三龍共舞”帶動西部沿海崛起
3月15日,北部灣畔傳來好消息:位於防城港的武鋼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30冷軋連退第一卷高端成品卷順利下線,而在此前位於北海鐵山港臨海工業園的誠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不銹鋼冷軋五連軋機組第一卷試軋成功,這標誌著北部灣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不銹鋼冷軋技術。而在10年前,北部灣臨港新材料産業幾乎是一片空白,如今僅北海誠德新材料年均增長就超過43%,2015年實現産值332.8億元。
港口猶如龍頭,三龍共舞,迅速帶動臨港産業快速發展,北部灣作為我國西部沿海經濟新一極隨之強勢崛起。
去年,北部灣經濟區內14個重點産業園區工業産值6730億元,其中有7個園區産值超過500億元,年産值超億元的企業490家;10年來,北部灣地區生産總值增長了3.1倍,年均增速比全區平均水準高1.9個百分點;以不到廣西1/5的土地、1/4的人口,創造了廣西超過1/3的經濟總量、四成的財政收入、近一半的外貿總量……這,就是北部灣10年發展交出的亮眼成績單。
對此,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評價説:“10年前,除了南寧之外,北部灣沿海三市的産業基本是空白,如今北部灣已經成為沿海經濟最有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
目前,北部灣經濟區已經從10年前基本沒有重大項目落戶的“産業荒漠”,成長為我國西部重要的産業基地,逐步形成以石化、電子資訊、冶金新材料、糧油食品、造紙、海洋等為主導的特色現代産業體系。
走進北部灣,人們會發現這裡聚集了多個國內最大産業集群:海糧油工業(防城港)有限公司是全國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的糧油加工基地之一;建興電子科技(北海)有限公司是中國內地地區最大的專業電腦光碟機製造基地;北海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子存儲設備生産基地;廣西銀億科技礦冶有限公司正在建設中國第一大鎂化工項目和中國第二大膏質酸聯産水泥項目;1號機組已並網發電的防城港核電站是我國西部首座核電站,一期工程投運後,每年可提供150億千瓦時安全、清潔、經濟的電力,拉動全社會總産出增長約142億元……
3
共創
服務“一帶一路”合作新高地
隨著來自伊朗國航的集裝箱船“波納”輪成功靠泊欽州港,北部灣通往中東首條“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集裝箱航線正式開通。而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船隊也是從北部灣畔的合浦出發,沿著東南亞駛向中東。
“作為中國對接東盟的前沿門戶,北部灣必將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所作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和東盟開放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延強説。
事實上,經過10年發展,北部灣作為國際區域合作新高地已崢嶸初露。
規劃面積55平方公里的中馬欽州産業園區由中國與馬來西亞兩國政府共同建設,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旗艦項目。3月16日,中馬欽州産業園管委會與馬來西亞創新中心簽署協議,雙方將共同成立中馬科技創新合作基金,攜手建設中馬國際創新人才培養基地、中馬國際科技園和馬中國際科技園等項目。
“以中馬欽州産業園區和馬中關丹産業園區‘兩國雙園’為代表,北部灣正不斷開創國際合作的新模式。”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張曉欽表示,北部灣的升級發展需要新的動力,在開放合作上就必須主動作為,先行先試,而呼之欲出的北部灣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東盟資訊港、五象新區等全新開放合作平臺,定能為北部灣升級發展裝上動力更加強勁的發展引擎。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十年揚帆,跨越發展。
在中國面向世界的新一輪開放開發中,改革不停頓、合作不止步的北部灣定將乘風破浪,海闊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