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作品《浴》
彭湘作品《相對》
作為2015年壓軸的本土藝術盛事,以“異流·同源”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東盟藝術雙年展昨天如約開幕。設于德利AICC東盟國際文化廣場4層及18層的展廳,展出了包括架上藝術、影像藝術、行為藝術三大單元約160件(組)作品,包括薛松、朱發東、楊青、胡又笨、俸正泉、尹天石、蔡青、劉香林等數十位來自國內外的當代藝術家出席開幕式,並與慕名前來參觀的觀眾就作品進行面對面交流。
與第一屆中國-東盟藝術雙年展不同,記者在採訪中感受頗深的是,許多本屆參展的藝術家在作品中,呈現出了對當下社會各個層面更多的關注,他們不標榜個性,甚至“脫下”藝術家及作品神秘的外殼,而且不失創意。用來自深圳的藝術家劉香林的話説:“真正的藝術家有責任推動思維的進步。”
盧徵遠裝置作品
●部分藝術家創作心聲
1 “把練習轉化成創作就是作品”
走入4層的展廳,一群觀眾對一面墻上的3幅油畫作品發出聲聲讚嘆:“好逼真。”“很有立體感!”……這3幅畫畫的是青蘋果的各個形態,仿佛只要一伸手,你就可以摘走任何一個。
這個系列的作品叫《我的練習》,名字和作品一樣樸實,卻吸引人駐足。創作者是“70後”頗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俸正泉,他隱藏在人群中笑瞇瞇地聽觀眾對作品的評價。他告訴記者,無論學習哪一類繪畫,靜物練習裏,蘋果是最常見的靜物素材。“很多觀眾覺得自己和藝術有距離,那是因為藝術家們給作品披上了神秘面紗,用‘我的練習’作為作品的名字,我就希望能把大家所熟悉的身邊的東西,用基礎的練習轉化為一種創作,回到繪畫本身,形成作品。能和觀眾建立起聯繫的作品,是不需要帶有個人情緒的,我相信這樣的作品能打動人。”
馬延東作品《螺旋體》
2 “每一個當下都是行為藝術的發生”
朱發東是頗受國內外關注的“60後”當代藝術家之一,在很多藝術家眼裏,他是行為藝術家的前輩和先鋒代表。在採訪中,他謙虛地表示,他此次參加雙年展最重要的目的,是關注年輕一代在做什麼、有什麼新的想法。
朱發東説,行為藝術是無處不在的,每個人都是行為藝術家,只是對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每一個當下都是行為藝術的發生。“比如你現在在採訪我,也是一個藝術行為。”朱發東對記者説。
參加過無數藝術展的朱發東説,他很高興看到來自各地的藝術家作品匯集到南寧,“藝術對於普通觀眾而言真沒那麼神秘,它就是你乏味生活的一種調劑和色彩。”
尹天石行為藝術作品《滌Di》
3 “從作品中讀懂一種反省”
本土藝術家尹天石此番展示的是行為藝術,名字叫《滌Di》。只見他全副武裝自己,一手提水桶,一手拿毛巾,下蹲擦拭著每一寸地板……整個過程不受任何人影響。
整個行為藝術持續了四五十分鐘。換好一身便裝再次出現在記者面前時,尹天石很好奇記者對這個作品的解讀。在記者看來,尹天石似乎是在用“洗”這個動作,來靜觀或反思自己的內心。尹天石頗為認可記者的觀點,他説洗什麼並不重要,他希望表達的是一種反省的精神:“懂得反省的人更有智慧。”
此外,在18層的展廳,還有一個尹天石的行為影像作品《光》,這個作品是他為心愛的妻子特別創作的。“感恩她全年365天為家庭的付出,所以這個作品裏,我劃亮了365根火柴,喻義對妻子的感謝。”
常徐功的作品
4 “敢於用想法去打破條框”
影像作品《大於10公分的夢》同樣吸引了很多觀眾討論。影像中,一個靜止的大箱子裏,在不同的孔裏不時有一個個氣球被不斷吹大,然後爆炸。
來自深圳的藝術家劉香林是這個作品的創作者,他解讀説:“這個作品雖然叫《大於10公分的夢》,但夢是虛無的,沒有大小的,從另一個層面我想表達的,是人活在當下,被各種條條框框限制著,但人們會有各種表達,要敢於用自己的想法去打破。”
關於身份的定位,劉香林表示,他不屬於哪個類別的藝術家,他認為當代藝術家應該能把多種藝術融合起來,“我相信當下已經沒有人們沒見過的所謂的藝術,藝術只可能是新穎的、給人帶來思想的”。在他看來:“真正優秀的藝術家有責任推動思維的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