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城市買有住房,符合‘一票否決’的情形。”“您家的住房貼有瓷磚和琉璃瓦,屬於精裝修,要加10分。”……連日來,上林縣塘紅鄉石門村“第一書記”劉逸帶領工作隊員一絲不茍,對全村1430戶農戶進行逐一排查和評估。
正是該縣扶貧一線的98名“第一書記”走村串戶,率先擔起精準評估“鐵面人”,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贏得群眾信賴和支援,取得了品質及速度的雙贏。截至11月21日,全縣召開動員會1393場次,完成精準扶貧識別6.57萬戶,較好完成入戶評估任務。完成村民小組評議的村數869個,佔總任務的33%,576個村民小組已完成評議結果的公示等。
“僅僅當識貧‘鐵面人’還不夠,還要當好脫貧‘領路人’。”上林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馬華斌介紹,為確保“第一書記”(扶貧專幹)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需要在制度層面給予關懷和支援,讓他們帶著“幹貨”扶真貧。
為此,該縣一方面給“第一書記”配備基本生活設施,財政安排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補貼,按照每戶家庭20元的標準撥出專項工作資金。此外,該縣還給每個到位的“第一書記”安排10萬元扶貧啟動資金,用於貧困戶的産業扶貧。
帶著“幹貨”下鄉,“第一書記”們扶貧很快轉化成實際行動,成效逐步凸顯。
“貧窮不要緊,澄泰土地肥沃,有種植蔬菜傳統,我計劃幫您請專家看看,能種什麼經濟效益更高的特色蔬菜!”“種下辣木,我們要完善後續保障抓緊成立合作社。”
三里鎮高仁村黨組織“第一書記”何鋒引進廣西辣木協會企業家與單頭莊進行優質辣木種植示範地合作,先期種下10畝1200株優質辣木苗,繼而以“公司+農戶”方式申請成立辣木種植合作社。
塘紅鄉弄周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覃天喬,除了縣裏配備的10萬元扶貧資金外,還先後爭取後盾單位南寧市住建局捐助扶貧款、慰問品和扶貧物資總計14.5萬元。
■綠城細語
識貧扶貧須以實當先
消除貧困是廣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
要解決這一短板,首先要識貧,然後在此基礎上扶貧。
無論識貧還是扶貧都必須以實當先。如果識貧環節尚且不能實事求是,消除貧困短板無疑于緣木求魚。如果扶貧不能真抓實幹,只是做面子工程和盆景工程,那麼消除貧困短板則是掩耳盜鈴。
為做實識貧扶貧工作,自治區黨委、政府派出6500名“第一書記”和3萬名工作隊員奔赴農村一線,以求將貧困人口精準到村到戶到人,然後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採取一村一策、一屯一計、一戶一法,做到扶真貧、真扶貧、見實效。
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大政方針是總攬脫貧工作大局決策。然而,“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們下到農村後,如何方便其工作?如何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這需要地方黨委、政府既要堅持大政方針的原則,又要結合地方具體實際,制定配套政策,為“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員們提供便利條件,確保識貧扶貧工作取得實際效果。
上林縣一方面從制度層面和財政保障方面給予“第一書記”基本的生活、交通補貼以及相關的激勵政策;一方面給每名“第一書記”配備10萬元專項扶貧資金,並制定相關制度專款專用。這樣的配套政策正是以實當先的具體體現,開展工作離不開具體條件的支撐,脫離了具體條件支撐的口號和目標,本身就與實事求是精神背道而馳。
實踐證明,這種既符合自治區大政方針又契合地方實際的配套政策,有力促進了識貧扶貧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