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5年斥資15億元整治農村環境
建生態鄉村留青山綠水
清澈的水塘邊,風車草、美人蕉綠意盎然;水中小魚兒來回遊弋,泛起微波粼粼……每到傍晚,村民磨日煥總喜歡在這片水塘邊的村文娛活動地,和大夥閒聊、下棋。
這是上林縣巷賢鎮磨莊的一處水景。而過去,這裡垃圾成堆、蚊蠅亂飛、臭氣熏天。改變來自2012年,全區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磨莊建起了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1座,採取“文娛廣場+污水處理設施”模式,不僅徹底清除了困擾該村長達30多年的歷史垃圾堆及污水坑問題,而且經回填後平整出兩畝多平地,用於建設綠化場地、球場、戲臺等公益設施。
改變的不僅僅是磨莊。
自2011年我區被國家環保部、財政部列入第二批“全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省區”,自治區黨委、政府把農村連片整治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工程,併為此成立了由環保廳、財政廳等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指導全區工作。作為牽頭單位的自治區環保廳在漓江流域、桂東南西江流域、桂中紅水河流域、北部灣沿海地區等4個重點區域內,選擇了22個示範縣1149個行政村實施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大力保護好飲用水源地,治理村鎮的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污染,清理鄉村垃圾、鄉村畜禽糞便及沉積淤泥,建立農村環境管理長效機制。
2013年4月,自治區黨委、政府又決定在全區開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計劃用8年時間,分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4個階段集中推進,達到“農村環境優美、農民生活寬裕、服務保障有力、鄉村和諧幸福”的目標。借助於這兩次機遇,廣西農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據統計,2011-2015年全區共投入15.13億元,先後創建了22個國家級生態鄉鎮、71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和810個自治區級生態村。各地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基本思路,探索符合廣西實際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之路,重點突出沿江、沿河、沿路環境治理,推廣處理技術、模式,開展池塘水體和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選擇“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處理模式開展農村垃圾處理工作。5年來,全區新增城鎮垃圾處理場(廠)7座,新增鄉鎮垃圾轉机站520座,建成小型鄉村垃圾收集處理設施8.6萬套;新建村屯污水處理設施1600多套;新增村屯綠化面積8萬多畝。
經過整治的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0%,垃圾定點存放清運率達到100%,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成為我區農村工作的新亮點。
藍天青山、碧水清流、灰瓦白墻、綠樹紅花……優美的生態、整潔乾淨的鄉村,留住了美麗,留住了鄉愁,吸引了城裏人的目光。在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的推動下,我區新增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8個,新增廣西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示範單位17個,廣西星級鄉村旅遊區和農家樂11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