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韻紅老師的指導下練習芭蕾舞
初一女生“蕾哥”的才藝傳説
學才藝遇到瓶頸不少,媽媽希望她能走融貫中西的成長路
今年12歲的梁欣蕾是南寧市沛鴻中學初一學生。小小年紀的她芭蕾舞已經達到考級5級水準,還多次代表學校參加電視臺節目演出,今年又代表圓夢芭蕾舞學校赴香港參加亞洲青少年舞蹈大賽,拿下一等獎。此外,她2013年通過古箏10級考試,還擅長跳繩、啦啦操、跑步、立定跳遠等體育運動,英語也曾在各項競賽中獲獎。由於梁欣蕾的腿勁和手力比較大,掰手腕常常能掰贏班上的男生,班上同學都會稱她一聲“蕾哥”,簡直成了“江湖”上的一段傳説。
梁欣蕾的媽媽莫女士説,之所以想讓孩子同時學習芭蕾和古箏,一方面是孩子喜歡;一方面也是希望讓她既懂中國文化,又擁有國際視野,將來能夠成長為中西合璧的人才。
學舞緣由
媽媽愛看《白毛女》
女兒喜歡《天鵝湖》
梁欣蕾小時候先學的古箏,結果由於練琴的凳子比較高,有些駝背,古箏老師建議她去學1年芭蕾,以矯正不良習慣。“其實我也非常喜歡芭蕾,小的時候看樣板戲《白毛女》,就對這種舞蹈充滿了嚮往,覺得很美,所以我很支援女兒學。”莫女士説。
為了培養女兒對芭蕾的興趣,莫女士特意買了一張芭蕾舞劇《天鵝湖》的影碟放給梁欣蕾看,這讓幼年的梁欣蕾激動不已。她在作文《我的理想》中寫道:“影碟播放時,裏面出來一個像天鵝一樣的姐姐,立著腳尖,隨著抒情的小提琴音樂翩翩起舞,她的一舉一動是我對美麗的啟蒙。”梁欣蕾被芭蕾的美深深震撼,主動要求媽媽讓她學芭蕾,“因為我也想像《天鵝湖》的姐姐一樣美麗。”
看到梁欣蕾在電視機前模倣著《天鵝湖》裏的立足尖動作,莫女士幫她買了一雙紅色的舞鞋,並幫她報了芭蕾舞培訓班。梁欣蕾的芭蕾老師李韻紅告訴記者,學芭蕾對身體條件有一定要求,梁欣蕾的個子、比例、軟度並不屬於拔尖的類型,但是她很認真,也有決心和毅力,當天做不到的動作,她會自己回去私下努力,每一天都有進步,現在反倒成了同年齡段中學得比較好的孩子。
讓莫女士印象很深的是,在小學一年級的家長會上,老師要求同學們在黑板上畫出自己的理想,梁欣蕾畫的是一雙舞鞋。跳芭蕾的確是梁欣蕾的夢想,也許夢想的起源正是那張《天鵝湖》影碟。
遭遇瓶頸
舞感不足
不能領悟人物情緒
芭蕾的初級階段都在練形體,到了三級、四級的時候難度開始加大,加入了舞蹈動作。曾經最愛的舞鞋讓梁欣蕾的足尖磨起了老繭,梁欣蕾開始覺得有些辛苦了,“有時候練完舞之後,我會腰酸背痛,甚至感覺筋疲力盡,我有些氣餒。可是,媽媽會給我打氣,‘難道你不記得當時的夢想了嗎?為了夢想就應該堅持下去’。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夢想不應該是一時衝動,不能放棄,堅持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除了練習辛苦,梁欣蕾在學習芭蕾的過程中也遇到了瓶頸期。增加舞蹈動作時,老師發現她舞感不足,這讓梁欣蕾有些自信心不足。儘管她不怎麼把這種情緒表現在臉上,但是細心的老師還是發現了她的變化,“下課的時候低頭就走了”。
“欣蕾在技巧上沒有太多的問題,但情感表達確實是弱項,不能充分領會舞蹈的內涵和情緒的變化。”李韻紅為了幫助梁欣蕾攻克瓶頸,樹立自信心,沒少和莫女士商量。李韻紅鼓勵梁欣蕾去看一些芭蕾舞臺劇,參考經典的作品,莫女士則會在觀看的同時告訴她,為什麼這個地方是悲情的音樂,為什麼觀眾看了這樣的舞蹈動作會想哭,我們可以通過動作來感悟到一些什麼東西。
“在課堂上我會點名鼓勵欣蕾,表揚她,讓她做示範動作,以此慢慢建立她的自信心。然後我建議家長讓欣蕾參加一些演出和比賽鍛鍊一下。有了短期的目標,壓力轉變為動力,欣蕾低落的情緒慢慢轉變了過來,現在下課後常常和同學留在練功房裏開心聊天,都不捨得離開。”李韻紅説。
在一次演出中,梁欣蕾還自己編排了一個芭蕾舞蹈《我的夢》,講述的是一個熱愛芭蕾然而卻在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小姑娘,悲傷而倔強地與命運抗爭的故事。莫女士發現,女兒在舞蹈中把這種複雜的情感表現了出來,而不再像以往那樣只會機械地重復動作。
中西結合
留洋經歷
成為如今動力
莫女士早年有過海外求學、工作經歷。深受中西方文化影響的她,覺得女兒也應該具備融貫中西的文化素質,所以梁欣蕾的古箏一直沒有丟。2008年,莫女士作為東盟國家訪問學者交流前往菲律賓工作時,4歲半的梁欣蕾也跟隨媽媽來到菲律賓僑中學院就讀1年。菲律賓人民熱情奔放、能歌善舞的藝術氛圍讓母女倆深受感染。“在學校裏,菲律賓孩子非常注重藝術文化上的培養,幾乎每個孩子聽到音樂都會不由自主地扭動身子,邊扭邊唱歌。”莫女士説,欣蕾在菲律賓這1年,英語口語有了很大的提高,上了小學後也沒有上過課餘的輔導培訓班,但還是輕鬆拿到了奧英二等獎。梁欣蕾調皮地説,因為她在國外上過學,大家會對她的英語水準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不能對不起大家的期待” 。
在練功房裏,記者見到了趁著上課間隙正在埋頭趕作業的梁欣蕾。“初中的作業太多了”,星期天是梁欣蕾學芭蕾的時間,為了擠出這1天時間來,她必須把作業提前完成。在莫女士看來,文化課的學習也很重要,但不管學什麼,她不會對欣蕾有過高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更重要。“學芭蕾也沒打算讓她成名成家,練得出來更好,練不出來就當是鍛鍊體力。”莫女士説,芭蕾是所有舞種中最艱苦的,身體的控制力和意志力非常重要,可以鍛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培養舞蹈的美感和音樂藝術素養。
下課後,梁欣蕾脫了舞鞋,記者注意到她的腳中趾特別粗,還長出了厚厚的老繭。莫女士回憶説:“我第一次發現欣蕾的腳趾小節變粗長繭時,還嚇了一跳,但是她也沒有主動説過,問她也只是説習慣了。”梁欣蕾並不在意自己的腳趾變醜,在她看來,這是破繭成蝶,達成理想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專家點評
才藝瓶頸期孩子的練習應適度減量
孩子在進行一些才藝學習的時候,難免會遇到瓶頸期。在這個階段家長會發現,每日反覆的練習和學習似乎見不到任何效果,孩子極易産生厭惡、沮喪、自我懷疑等情緒。有些家長會因為孩子不想學而中途放棄,也有部分家長對這種瓶頸期束手無策,“孩子究竟怎麼做才能繼續進步呢”?
廣西社會心理協會理事、教育心理專家趙勇軍認為,一旦遭遇學習才藝的瓶頸期,孩子的練習應該適度減量。不妨先將緊張的學習放一放,可以適當調整一下才藝學習的訓練方法,更隨性、更靈活些,讓孩子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中減輕心理壓力,迂迴前進。家長面對沒有進步的孩子也不要著急,與老師多溝通,聽一聽孩子內心的感受。如果孩子是因為疲憊想放棄,家長不妨等一等,讓孩子休息、放鬆下;如果是因為動力不足、壓力太大,家長不妨轉移孩子的焦慮,減緩壓力,找到激發動力的辦法,可以看看優秀的同學或者前輩是怎麼做的,通過觸動啟示,為孩子尋找新的動力。
才藝的學習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通過日積月累的練習,才能不斷突破完成。家長應該放平心態、不急不躁,走進孩子的內心,用欣賞和愛的眼光尊重孩子的發展,幫助他順利度過瓶頸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