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出臺指導意見,由大醫院帶動多家小醫院分別建立區域醫療聯合體
組建醫聯體,看病不用都擠大醫院
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加重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是不是可以將大醫院和小醫院統籌起來,形成優勢互補?近日,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準備由大醫院帶動小醫院來組建醫療聯合體(以下簡稱“醫聯體“),病人在醫聯體內的醫院看病,能享受預約方便、檢查互認、上下轉診順暢等便利。到2016年,每個設區市力爭組建1個及以上醫聯體
六成病人沒必要去大醫院
“看病得去大醫院,小醫院水準不行,看不好。”很多人看病都抱著這樣的觀念,所以明知大醫院“又貴又擠”,還是硬著頭皮上。
這一個觀念就催生了“看病難”、“看病貴”兩大問題:大醫院一號難求,一床難求,與此同時,大醫院醫保報銷比例遠低於基層醫院,看病費用增加。一家自治區級三甲醫院的院長就説過:“從某種意義上説,如果我們醫院的病人繼續這樣每年遞增,醫改就不能算成功。”
實際上,根據國內的相關調研結果,10個去大醫院看病的患者,起碼有6個在基層醫療機構就完全能夠診療。
業內人士認為,醫療機構之所以分為一、二、三級,是建立一個自下而上的“正三角”就醫秩序,希望病人大部分常見病去基層醫療機構看,一些急重症到二、三級醫院診治,只有少數疑難大病才去頂尖的大醫院。但現在的就醫結構恰恰完全相反,成為一個“倒三角”。
在目前的現狀下,如果讓大醫院無限擴張,會加劇“看病貴”、“看病難”;讓基層醫院大幅提高診療水準,也確實勉為其難。於是,我區探索通過組建區域醫療聯合體,希望能實現資源共用,同時採用醫保報銷比例的價格杠桿來分流患者,讓各級醫院各司其職,分級診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