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不良反應相關知識
常用的感冒藥有哪些不良反應
常用的抗感冒藥多是由幾種成分加在一起的復方藥,其中經常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阿司匹林、雙氯芬酸、布洛芬、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等,這些藥物本身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皮疹、嗜睡、消化道症狀等;極少數患者使用還可能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如撲熱息痛,曾有人報告發生了嚴重的肝臟損害、大皰性皮疹等,甚至有引起昏迷的;再如感冒通,少數人特別是兒童服用後出現血尿,應該引起重視。此外,抗感冒藥多是復方製劑,使用時要避免含相同成分的不同藥品聯合使用,這種使用會加大抗感冒藥的安全風險。
退燒藥使用時應注意什麼
退熱藥只是對症治療,發熱使用退熱藥,使體溫降低或恢復至正常水準。但是從另一角度講,發熱並非壞事,不僅告訴患者已經有病在身了,同時不同的熱型是某些疾病的特徵,可以幫助醫生作出正確診斷。此外,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應,發熱時機體的吞噬細胞功能加強,白細胞增加,抗體生成增多,這些都有利於殺滅細菌與病毒,所以,感冒發燒,如果不是高熱,一般不主張用退熱藥。
如何減少藥品副作用的發生
老百姓俗稱的“副作用”就是指藥品不良反應。在學術上,藥品的副作用只是藥品不良反應的一種,也叫副反應。一般情況下,藥品的副作用程度較輕,如果有的人不良反應程度很重,就要考慮改用別的藥。
藥品的不良反應可能涉及人體的各個系統、器官、組織,具體表現為皮膚附件損害(皮疹、瘙癢等)、消化系統損害(噁心、嘔吐、肝功能異常等)、泌尿系統損害(血尿、腎功能異常等)、全身損害(過敏性休克、發熱等)等。
患者初次服用某種藥品,一般要從較低劑量開始,服用後注意療效怎樣,有沒有副作用;如療效、副作用不明顯,遵醫囑可適當增加劑量,但不能超過最大治療劑量。增加劑量後更要密切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