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經濟日報》1版刊發了《“南寧渠道”暢通東盟》一文,展示了南寧不斷發揮後發優勢,抓住“一帶一路”戰略機遇,進一步拓寬“南寧渠道”,推動與東盟國家在交通、資訊、貿易等方面的互聯互通,加快邁向區域性國際城市的步伐。本報今日全文轉載,以饗讀者。
感受南寧,首先是這座城市的“特”與“奇”。説其“特”,是這座祖國南疆少數民族城市隨處可見的“東盟元素”。穿行在林蔭大道上,中國—東盟“10+1”國家的國旗雕塑依次置於綠化帶中,洋溢著濃郁的開放氣息。登上市中心的5A級風景區——青秀山,山上中國—東盟友誼園裏“10+1”國家的圖騰柱挺立在綠樹之中,11國青年種下的友誼林生機盎然。友誼園的中心草坪像一個雞蛋,寓意中國—東盟的友誼在這裡誕生。
東盟元素,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等重大區域合作事件給南寧市留下的印記。在青秀山附近,以市花朱槿花為造型的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從2004年開始舉辦了11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見證了中國—東盟合作從“黃金十年”邁向“鑽石十年”。
前11屆博覽會共有57位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2300位部長級貴賓出席,共有45.4萬名客商參會,展示了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商機,産生了中馬“兩國雙園”、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等一大批合作項目。在這裡達成了《南寧共識》《南寧聯合宣言》《南寧倡議》等多項合作成果,建立了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路、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中國—東盟企業家聯合會、中國—東盟青年聯誼會、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等一批合作機制,形成了中國—東盟合作的“南寧渠道”。
“南寧渠道”輻射和促進了中國—東盟的合作交流,也使南寧市從神經末梢向區域中樞轉變,加快邁向區域性國際城市。
在青秀山附近的鳳嶺南東盟領事館區,一座座有東南亞特色的建築吸引著路人的目光,那是6個東盟國家的總領事館。這裡還有東盟十國和日韓兩國及港澳地區商務聯絡處。受益於“南寧渠道”,截至2014年底,東盟國家共有77家企業在南寧投資,投資總額達108556萬美元。“南寧渠道”開始展示出海上絲綢之路的遠大前景和奇特魅力。
説其“奇”,是這座優美的邊疆城市,並不是封閉的城市,而是不斷發揮後發優勢,在與東盟合作進程中華麗轉身,迸發著無窮的發展活力。
市長周紅波就此闡述南寧市的思路,一是進一步拓寬“南寧渠道”,推動交通、資訊、貿易等方面的互聯互通,積極打造“平臺經濟”“通道經濟”,建設“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二是繼續擴大中國—東盟雙邊貿易投資往來。三是進一步提升“南寧服務”,打響生態、宜居的城市品牌,更好地服務中國—東盟合作“南寧渠道”的建設。
“一帶一路”戰略為“南寧渠道”注入了超常發展的活力。南寧保稅物流中心的“無水港”封關運營以來,成為輻射西南、中南地區和東盟各國的“晶核”,保稅業務量、貨物總重量、總貨值分別年均增長約65%、30%、65%。在《經濟日報》記者採訪的前兩天,這裡挂上了中國—東盟(南寧)跨境電子商務在監管區內,一棟高4層、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的跨境電子商務監管倉正在建設中。保稅科科長孔藝霖説,南寧市將跨境電商業務納入中國—東盟資訊港建設的重要內容,規劃建設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構建南寧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無水港”承擔著促進貿易往來的使命,而五象新區則將建設成為中國與東盟“鑽石十年”交流合作的一個載體。登上剛落成的綠地國際中心大廈21樓,記者不禁被氣勢磅薄的施工場面所折服。360度極目遠眺,一個個工地相連,塔吊林立,延綿看不到頭。僅僅記者腳下的核心區金融街,就有123棟樓宇在建設。目前這裡已有7家世界500強企業和17家中國500強企業進駐,有人曾讚嘆這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工地之一。
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曾説,“我今天又在南寧找到了20年前在深圳的感覺”。五象新區發展與投資促進局副局長李桂説,目前新區基礎設施投資總額806億元,産業項目投資600多億元,平均每個月有20億元投資在這裡落地。
“歡迎大家漂洋過海來到印尼……”聽著導購的介紹,看著眼前的巴迪布、根雕等商品,讓人感覺仿佛置身印尼。這是華南城4號館4樓的東盟各國商品館。在這裡,能一日遊遍東盟,購買東盟各國的商品,欣賞東盟風情舞蹈,品嘗東盟美食。
南寧華南城項目總投資超過120億元,是中國—東盟博覽會輕工展的展館。這裡已經建成4個巨型交易廣場,中國—東盟商品交易中心雛形初現。預計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後,將陸續有10萬家中小企業入駐,有15萬到20萬人口在此工作或生活,年交易額將超過1000億元。
“我們進駐南寧,主要是看中南寧的地緣優勢。在打造中國—東盟合作‘鑽石十年’的新起點上,跟著國家戰略走不會錯。下一步,我們還將開闢‘一帶一路’商品館,把西亞、中亞的商品引進來。”南寧華南城品牌總監曹建華的一番話,道出了公司選擇進駐南寧的初衷。
這些振奮人心的項目,讓記者感受到了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陣陣浪潮。這裡收穫了“海上絲綢之路”合作共贏的碩果,更發出了“一帶一路”攜手走向美好未來的強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