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過高、過分保護、刻意回避高考話題……高考臨近,不少家長和考生一樣焦慮。家長該如何為自己減壓,不讓自己的焦慮情緒波及孩子?近日,不少考生家長打進南國早報高考諮詢熱線求助。5月27日,記者請心理專家為這些家長支招
表現:焦慮得失眠支招:做傾聽者不做“指導者”
臨近高考,市民黃女士開始失眠。“孩子成績一直處於中游水準,但最後兩次模擬考成績起伏比較大,孩子變得十分緊張,一直調節不過來。”為此,黃女士每天都給住校的孩子打電話,勸導孩子“不要緊張”,並要求孩子看書不要看得太晚,早點休息。然而,她自己卻失眠了。她不想把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卻忍不住打電話詢問孩子狀況,但孩子的情況似乎沒有緩解。
專家支招:
自治區人民醫院心理康復中心副主任黃玲認為,黃女士不能把自己的焦慮情緒拋回給孩子,否則會引起雙方同時焦慮。黃女士應當“接住”孩子的焦慮,不要做孩子的“評論者”,給孩子下結論説“你很緊張”,也不要做指導者,告訴孩子“你不要緊張”,這類表述會加重孩子的緊張情緒。出現這類情況,家長應該做一個傾聽者。事實上,這時候大多數孩子並不需要家長給予指導,他們只需要一個宣泄口“吐槽”。家長可以詢問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幫助,並予以配合即可。
廣西醫科大一附院心理衛生科主任醫師鬱繆宇認為,家長焦慮通常表現在身體和精神上,要緩解身體上的焦慮,家長可以做些平常感興趣的運動,分散注意力;要分散精神上的焦慮,則可以與朋友聊天、交流,釋放焦慮。
表現:期望值太高支招:不對孩子做負面評論
蒙女士的孩子排名一直在年級前100名,但臨近高考,蒙女士十分擔心:按照孩子目前的成績,能夠上一本線,但孩子如果發揮失常,可能就要掉到二、三本院校,對未來的發展會有影響。蒙女士説,孩子也非常擔心高考失誤,孩子也常常問她,為何自己那麼努力,成績還是沒有其他同學優秀?蒙女士也不知該如何作答。
專家支招:
鬱繆宇説,這類家長對孩子的未來有很高的期望,這會給孩子造成很大壓力,從而失去信心,造成考前焦慮。首先,家長正確評估自己孩子的實力,應該明白,臨近高考,短期內孩子的成績難有質的改變,家長可把期望值降低,甚至降低原來為孩子設定的目標。這樣有助於孩子坦然面對高考。
此時,家長切記不要對孩子做負面評論,如“高考考不好,今後要從事很辛苦的工作”這類表述,不要對孩子提起,而應該以平常心對待孩子,儘量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若仍感到十分緊張,家長也不用直接勸慰,可以引導孩子回憶以前親身經歷的成功經歷,例如,中考時克服緊張完成考試的經歷,以此激發孩子的自信心,減輕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