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西寧、東寧、中寧、北寧,這些名稱的由來蘊藏著人們的美好意願
中國“五寧”地名溯源
鄧晨/綜合製圖
曾經有這樣一副有趣的地名對聯,用的都是中國城市的名稱。上聯是“江陽淮陽海陽漢陽,千陽朝陽”,下聯則對出了“東寧南寧西寧北寧,萬寧長寧”。正是這副對聯,讓不少人了解到,除了南寧和西寧這兩個城市,我國還有東寧、北寧,甚至是中寧這樣的地方。
“寧”從字面上理解,代表著安寧和諧,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共同的社會理想。南寧、西寧、東寧、北寧和中寧,這些城鎮多屬歷史上的要塞或是邊陲,他們的名字代表了人們的美好意願——祈求全方位的安寧。下面,南國早報記者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五寧”的得名故事
“南寧”之名始於元朝
想要確切了解與南寧地名有關的建制沿革資料,還得向專家請教。為此,記者聯繫上南寧市地方誌編撰辦公室,從工作人員的口中得到了答案。
對方向記者展示了最新刊出的2013年南寧年鑒。在“南寧概貌”的“基本情況”一欄中,提到了南寧的建制沿革。根據資料記載,南寧古屬百越之地。秦始皇帝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地區,設南海、桂林、象郡,南寧屬桂林郡轄地。漢武帝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南寧屬鬱林郡領方縣地。直至東晉大興元年(西元318年),從鬱林郡析出晉興郡,隸屬廣州,治所晉興縣,晉興縣成為了南寧的第一個地名。
之後,晉興縣先後經歷了宣化縣、南晉州等地名的變革,直至貞觀六年(西元632年),南晉州改稱邕州,為邕州都督府,這是南寧成為桂西南地區行政中心的開始,也是南寧簡稱為“邕”之始。這一“邕”字,則是取自唐《元和郡縣誌》“因州西南邕溪水為名”的記述。
元朝至元十六年(西元1279年),邕州改為邕州路。
據《元史》記載:至元二十九年(西元1292年),上思州(今上思縣)黃勝許反元。元延祐六年(西元1319年),右江來安路(今田陽縣一帶)岑世興又起兵反元,殺死歸德州(今平果縣境內)知州。元朝廷雖多次派重兵前往鎮壓,但都未能平定。這兩支反元隊伍日益壯大,活動範圍不斷擴展。至治三年(西元1323年),元英宗皇帝遣使者來邕州招安,以招諭逼使黃勝許、岑世興歸順。之後,黃勝許、岑世興先後派代表上燕京(今北京)朝貢。泰定元年(西元1324年)九月,為慶賀南疆綏服安寧,元朝泰定皇帝頒令改邕州路為南寧路。從此,南寧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